韓碑
所属合集
譯文
注釋
序
賞析
註釋
- 軒與羲:軒轅與伏羲的並稱,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 貙(chū):古書上說的一種似狸而大的猛獸。
- 羆(pí):熊的一種,即棕熊,又叫馬熊,毛棕褐色,能爬樹,會游泳。
- 度:指裴度,唐代憲宗時的宰相。
- 愬:指李愬,唐鄧隨節度使。
- 不單指文中所說的「李愬、韓公武等人「牙爪」在文中指得力的部將的意思
- 貔(pí):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喻勇猛的軍士。
- 訾(zī):估量,衡量。
- 稽(qǐ)首:古時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 濡(rú)染:浸溼,沾染。
- 淋漓:形容暢快。
- 丹墀(chí):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及臺階上的空地。
翻譯
元和天子有着威武的身姿,他的偉大如同軒羲。他立誓要洗雪歷代聖王的恥辱,坐鎮宮中使四方蠻夷前來朝拜。
淮西的叛賊已有五十多年,像封狼、貙、羆般兇惡。他們不佔據山河卻盤踞在平地,每天揮舞着長戈利矛。
皇帝得到了聖明的宰相叫裴度,叛賊砍他也砍不死,似有神靈扶持。他腰懸相印擔任都統,軍中旗幟在陰風中顯得悽慘暗淡。
李愬、韓公武、李道古、李文通這些將領作爲得力部將,儀曹外郎也帶着筆隨軍前行。行軍司馬有智慧且勇敢,十四萬大軍就像虎貔一般兇猛。
攻入蔡州捆綁賊首獻給太廟,功勞之大無人可及,恩賞之多無法估量。皇帝說你的功勞數第一,你的手下韓愈應當寫篇文章來記述。
韓愈叩首拜謝,又跳又舞地說:刻石銘刻的事情我能做好。古人把這樣的文章稱爲大手筆,這事和職位的高低無關。
遇到該做的事從古就不應推辭,說完後屢次點頭得到天子的讚許。
韓愈退下後齋戒坐在小閣裏,飽蘸濃墨大筆揮灑多麼暢快,他借鑑《堯典》《舜典》的文字,修改《清廟》《生民》的詩篇。
文章寫成破體書法寫在紙上,清晨再次叩拜把它鋪在宮殿前的臺階上。表文上寫着臣子韓愈冒死呈上,歌頌聖上的偉大功績並將其刻在碑上。
石碑高達三丈字大如鬥,由靈鰲揹負着,上面盤繞着螭龍。文句奇特語言莊重能理解的人少,有人向天子進讒言說他有私心。
於是用百尺長繩把石碑拽倒,用粗砂大石把它磨掉。韓公的文章就像天地間的正氣,早已深入人心。
商湯的湯盤、孔子的孔鼎上都有銘文記載,如今雖然沒有了那些器物但文字還存留着。哎呀,聖明的君王和賢相,他們的功績輝煌流芳後世。
如果韓公的文章不能昭示後人,怎能和三皇五帝的功績相媲美呢。我願抄寫萬本吟誦萬遍,哪怕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老繭。
將它流傳七十二代,把它作爲封禪時帝王在泰山設壇祭天的玉檢和在明堂祭祀大典的基石。
賞析
這首詩敘述了唐憲宗元和年間平淮西吳元濟之亂後,韓愈奉詔撰《平淮西碑》及碑被推倒的事,表達了對韓愈文章的讚美和對他遭遇不公的同情,同時也歌頌了唐憲宗和裴度的功績以及平叛的意義。
詩的開頭極力讚揚憲宗的神武,爲後文寫平叛作鋪墊。接着詳細描述了平叛的過程和將領們的英勇,突出了裴度的重要作用和韓愈撰寫碑文的經過。對韓愈的文章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然而,由於讒言,石碑被推倒,詩人對此表示遺憾和憤慨。最後,詩人強調了韓碑的重要性,希望它能流傳後世。
整首詩氣勢磅礴,結構嚴謹,用典恰當,語言凝練,既展現了歷史事件的宏偉,又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