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倦遊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記南樓醉裏,西城宴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把羅襟搵。
拼音

所属合集

#水龍吟

賞析

起首二句先把詞人可悲的身世揭示出來。“京洛風塵”,語本晉人陸機《爲顧彥先贈婦詩》之一:“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爲緇。”此處蓋喻詞人汴京官場上的落拓不遇。“病酒”,謂飲酒過量而身體不適。詞人由於政治上不得意,常以酒澆愁。可是酒飲多了,反而沉醉如病。官場失意,酒病纏身,境況可謂慘矣,復着以“無人問”三字,其羈旅漂零之苦,尤爲難堪。 此詞開門見山,句句寫實,與一般長調大異其趣。接下來,詞人的視線從住處的窗口向外探視,無邊夜色,盡入毫端,化實爲虛一下子,詞境變得空靈了。詞人寫道:九衢上的殘雪斑斑駁駁,天空中的朦朧淡月照進千門萬戶。詞人這清淨、潔白的世界裏,胸襟自然爲之一暢。接着夜風送來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經融解。這些景物上都被詞人抹上了一層感情色彩,彷彿是他的心靈附着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軀與心靈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漸漸輕鬆了,開朗了。此刻,他不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來臨,不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經來到,而且他的思緒也回覆到往年醉酒聽歌的快樂生涯。“南樓”,指冶遊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鄭門外金明池和瓊林苑,都是北宋時遊覽勝地。這裏以對仗的句式強調當年的豪情勝概。特別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語出之,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更見其豪情萬丈。 過片又寫目前衰顏,從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來,與起首二句遙相映射。“潘郎雙鬢”,謂兩鬢已生白髮,語本潘岳《秋興賦》:“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屈指”二字是起點,點明詞人是算計,以下都是寫算計中的思維活動。詞人不僅驚覺自己早生華髮,而且聯想到對方如今愁苦的情緒,於是深感她的形容應該已經消瘦。“多應”二字,表明這是想象和狡滑,而一往深情,皆寓其中。以下三句,是這種感情的延伸。“馬上牆頭”,語本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至此,方正面點出詞人昔日曾與一位女子邂逅。但無情的歲月凋謝了彼此的容顏,即使相逢恐亦不敢相認,言之不勝傷感。款款深情娓娓道來,情韻悠然相生,筆鋒收縱自如。 結尾三句,設想對方憑闌凝望,羅襟搵淚。此處全用情語作結,卻收到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運用移情手法,詞人晁詞把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慨化作盈盈淚水,風格纖弱。搵者,拭也。 此詞以精湛的結構、聲韻和語言,抒發了作者仕途上和愛情上的挫折所帶來的失意與苦悶,寄託了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情景交融,對仗工整,色澤濃淡相宜,結構疏密相間,一氣呵成,讀來令人一詠三嘆,堪稱絕妙好詞。此詞無論詞的結構、聲韻、用字設色等方面都顯示了作者的當行本色,將其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抒發得淋漓盡致,動人心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倦遊:厭倦於行旅生涯或遊覽已倦。
  • 京洛:本指洛陽,後多泛指國都。
  • 九衢: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
  • 潘郎:指西晉潘嶽,潘嶽年輕時長相俊美。後常指代女子心儀的貌美男子或自己愛慕的心上人。
  • (wèn):擦拭。

繙譯

厭倦了在京城奔波的風塵生活,夜裡因爲醉酒而生病也沒人過問。繁華街道上的雪已經變小,千家萬戶的月光暗淡,元宵佳節的燈火將近。梅花樹梢的香氣散發,池塘水麪的冰凍消融,這是春天到來的一番訊息。記得在南樓醉酒的時候,在西城離別的宴會上,全然不顧及人在春天的睏倦。 屈指計算過去的時光沒有多久,早早地就讓人驚訝於兩鬢已如潘嶽般斑白。儅時的躰態身姿,如今的情緒心態,多半應該已消瘦損耗。即使在馬上牆頭,縱然讓人瞥見,也很難相互認出。倚靠在欄杆処,衹有那滿含盈盈淚水的眼睛,去擦拭羅衣的前襟。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詞人對時光流逝、人生變化的感慨和無奈。上闋描繪了京城的景象以及過去的醉酒經歷,營造出一種略帶寂寥的氛圍。下闋主要感慨時光匆匆,自己容顔漸老、心態改變,與過去判若兩人。詞中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青春不再的惋惜之情。整躰語言優美,情感真摯細膩,通過生動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詞人內心複襍的情感波動。

晁端禮

晁端禮

晁端禮,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於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爲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爲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禦推官,知洺州平恩縣(今河北邱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 ► 1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