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斷崖千丈孤松,掛冠更在松高處。平生袖手,故應休矣,功名良苦。笑指兒曹:「人間醉夢,莫嗔驚汝。」問黃金餘幾,旁人欲説,田園計、君推去。 嘆息薌林舊隱,對先生、竹窗松戸。一花一草,一觴一詠,風流杖屨。野馬塵埃,扶搖下視,蒼然如許。恨當年、《九老》圖中,忘卻畫、盤園路。
拼音

所属合集

#水龍吟

注釋

「盤園任帥子嚴,挂冠得請,取執政書中語,以『高風』名其堂,來索詞,爲賦《水龍吟》。薌(xiāng)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御書所賜名也,與盤園相幷云」:廣信書院本作「盤園任子嚴安撫挂冠得請,客以『高風』名其堂,書來索詞,爲賦」,玆從四卷本乙集。宋·范成大《驂鸞錄》:「(乾道癸巳嵗閏正月)十二日,……宿臨江軍。……十四日,將登陸。家屬已行,獨冒微雨遊薌林,及盤園。薌林,故戸部侍郎向公伯恭所作,本負郭,平地。舊亦人家阡隴,故多古木修篁。廰事及薌林堂,皆爲樾蔭所遍,森然以寒。宅傍入圃中,歩歩可觀梅臺,最有思致。叢植大梅,中爲小臺,四靣有澀道,梅皆交枝覆之,蓋自梅洞中,躡級而登,則又下臨花頂,盡賞梅之致矣。企疏堂之側,海棠一徑列植,如槿籬,位置甚嘉,其他處所自有圖本行於世,不暇悉紀。沒後,諸子復葺,牆後園池,搴芳諸亭,亦不草草,大率無水,僅有一沠入園作小池,及澗泉之類,所謂『虎文』者,亦不能詳攷。……盤園者,前湖南倅任詔子嚴所居,去薌林里許,其始,酒家之後,有古梅盤結如蓋,可覆一畆,枝四垂,以木架之,如坐大酴醿下,子嚴以爲天生尢物,買得之。時薌林尚無恙,亦極歎賞,勸子嚴作凌雲閣以瞰之,迄今方能鳩工。梅後坡壠畇畇(yún yún)平坦整齊,子嚴悉進築焉。地廣過薌林,種植大盛,桂徑梅坡,極其繁蕪,但亦乏水,當窪下處作池,積雨水而已。周旋兩園,遂以抵暮,炳炬追及前,頓宿倒塔舖。始余得吳中石湖,遂習隱焉。未能經營如意也。翰林周公子充同其兄必達子上過之,題其壁曰『登臨之勝,甲於東南』。余愧駭曰『公言重,何乃輕許與如此?』子充曰『吾行四方,見園池多矣。始薌林、盤園,尚乏此天趣,非甲而何?』子上從旁賛之。余非敢以石湖夸。憶子充之言,併記於此。噫!使予有伯恭之力,子嚴之才,又得閒數年,則石湖真當不在薌林、盤園下耶!」 任帥子嚴:任詔,字子嚴,《宋史》無傳,其高風堂,章潁茂獻曾爲作記,今佚。《隆慶臨江府志·卷十三》:「任詔,字子嚴,蜀人(今按:南宋·項安世《平菴悔稿·卷九·任安撫挽詩》自注:『詔,上蔡人,號盤園』詩中有『新息任夫子』、『只餘盤叟在』等句,則《隆慶臨江府志》作蜀人,蓋誤),歷令、守、部使,所至有政績。後退居清江,築圃富壽岡之傍,扁曰盤圓,堂曰高風,有《盤圓集》、《高風録》,皆羣賢所賦詠云。」題中稱帥,項安世挽任氏詩亦題做《任安撫挽詩》,究不知任氏曾帥何路。 侍郎向公:向子諲字伯恭,紹興初除戸部侍郎,以議迎奉金使忤秦檜,致仕家居十五年,卒年六十八,所居號薌林,在臨江軍。《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向子諲傳》「向子諲,字伯恭,臨江人,敏中玄孫,欽聖憲肅皇后再從侄也。……紹興元年,移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詔提舉江州太平觀。……尋起知江州,改江東轉運使,進秘閣修撰。……進徽猷閣待制。徙兩浙路為都轉運使,除戸部侍郎。……子諲以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金使議和將入境,子諲不肯拜金詔,乃上章言:『自古人主屈己和戎,未聞甚於此時,宜卻勿受。』忤秦檜意,乃致仕。……退閑十五年,號所居曰『薌林』。卒,年六十八。」 莫嗔驚汝:唐·盧仝《村醉》詩:「昨夜村飲歸,健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驚著汝。」 「問黃金餘幾,旁人欲説,田園計、君推去。」句:《漢書·卷七十一·疏廣傳》:「疏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廣既歸鄉里,日令家共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數問其家金餘尚有幾所,趣賣以共具。居歲餘,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幾及君時頗立產業基址,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丈人所,勸説君買田宅。』老人即以閒暇時爲廣言此計,廣曰:『吾凱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增益之以爲贏餘,但教子孫怠惰耳。賢而多財,則捐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餘日,不亦可乎!』」 一觴一詠: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 「野馬塵埃,扶搖下視,蒼然如許。」句:《莊子·卷一·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下視也亦若是則已矣。」 九老:《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九·白居易傳》:「嘗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眞、盧眞、張渾、狄兼謨、盧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爲《九老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掛冠:辭去官職。
  • (chēn):生氣,怪罪。
  • (xiāng)林:南宋向子諲(yīn)的號,向子諲居臨江(今江西清江)。
  • 杖屨(zhàng jù):手杖和鞋子,代指出遊、跋涉。

翻譯

那懸崖有千丈之高,孤獨的松樹挺立其上,辭去官職更在松樹的高處。這輩子都袖手旁觀,本來也就應該罷休了,追求功名實在太辛苦。笑着指着兒輩們說:「人間如同醉夢,不要怪罪會讓你們吃驚啊。」問還有多少黃金,旁人想說有關田園的計劃,您卻推辭了。 嘆息那薌林故地的隱居生活,面對先生,有竹子做的窗戶和松樹做的門。一朵花一株草,一杯酒一首詩,自在瀟灑地拄杖漫步。如同野馬般的塵埃,從高空俯瞰,一片蒼茫的樣子。可恨當年在《九老圖》中,忘記畫上去、盤園路。

賞析

這首詞看似寫鬆,實質是借物抒情,表達了辛棄疾對仕途功名的感慨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留戀。詞中通過對孤鬆的描寫,以及與兒輩的對話,體現出他歷經官場波折後的超脫心境。同時,借對薌林舊隱生活的追思,展現了他對自由自在、閒適生活的懷念。「嘆息」一詞流露出深深的遺憾之情。全詞意境深遠,在感嘆歲月流逝和人生變幻的同時,也透露出詞人複雜的內心世界。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