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松帖

新埭無乏東山松,更送□百。敘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船□□給,勿更須報。
拼音

注釋

埭:堵水的土壩。 東山:即會稽東山,今浙江省上虞縣南。是謝安出仕前隱居之地。東山再起,年逾四十復出爲桓溫司馬。 慰安:安撫,安慰。 失所:失宜,失當。

《東山松帖》是王獻之一封書信的片斷,存於清宮舊藏《法書大觀》冊中。寥寥四行,格調清新雋逸,大家風範儼然。因其中結字用筆時出宋代米芾意味,故歷來研究者多斷爲米氏臨本。 關於作者,沈尹默認爲:“若《中秋帖》、《東山帖》,則是米臨。” 金運昌也持相同觀點:“宋代大書家米芾以善於臨摹古法帖著稱,自稱‘集古字’。然傳爲其摹古之作,如王羲之《大道帖》,王獻之《中秋帖》、《新埭帖》(《東山松帖》)等,皆帶有很強的米氏個人風格,雖然筆精墨妙,但從保存“二王”原味的角度看,實不足取。” 許國平在《〈三希堂法帖〉考》一文中同樣也認爲:“三希堂所刻大王書中《二謝帖》,小王《新埭帖》,已見米家筆意。” 在《東山帖》中尋繹不到精麗的筆法,謹嚴的結構,甚至有敗筆、“失體處”,而它自有一種不可抗拒的美。讀《東山帖》當味其高韻遠致,若斤斤於筆墨形質,則如緣木求魚。

賞析

《東山松帖》表現出從意適變、灑脫不羈的美,不拘榮枯濃淡、正側藏露,將生命的原色呈現於使轉頓挫之間。其字勢,散淡,漫不經心,信手布構,如田野學士,超朝參列。古法、家法都在這裏隱遁,以自己之筆墨,抒自我之心胸,真可謂“洗盡塵滓,獨存孤迥”。 通篇無一字相連,字距行距寬鬆,表裏澄澈,一片空明,如東山之松、竹、石、泉,悠然寥落,超然玄遠,營造出一個晶瑩鮮活的優美意境,表現着晉人瀟灑超逸的胸襟。
王獻之

王獻之

東晉琅邪臨沂人,字子敬。王羲之子。女爲安帝皇后。少有盛名。起家州主簿,遷吳興太守,謝安甚欽愛之,請爲長史。官至中書令,時稱“王大令”。工草隸,善丹青。幼學父書,次習於張芝,後改變古拙書風,自創新體,與父齊名,並稱“二王”。今存行書墨跡《鴨頭丸帖》等。 ► 39篇诗文

王獻之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