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塞鴻秋門前五柳侵江路
門前五柳侵江路,莊兒緊依白萍渡。除彭澤縣令無心做,淵明老子達時務。頻將濁酒沽,識破興亡數,醉時節笑捻著黃花去。
金谷園那得三生富,鐵門限枉作千年妒,汨羅江空把三閭污,北邙山誰是千鍾祿。想應陶令杯,不到劉伶墓。怎相逢不飲空歸去。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五柳:陶淵明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後以「門前五柳」指隱逸之士的住所。
白萍渡:長滿白萍的渡口,這也常常是隱士來往之處。
「除彭澤令」句:陶淵明曾做了八十四天的彭澤令,因不爲五斗米折腰,挂印回鄉。除,任命。
濁酒:新釀之酒。
識破興亡數:看透了興亡的命運。數,命運。
「醉時」句:陶淵明生性嗜酒,又愛菊。蕭統《陶淵明傳》載:「(陶淵明)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値(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
金谷園:晉石崇所建,在洛陽城西。石崇以奢富著稱,常在金谷園中宴賓取樂。此句意謂富貴不能長久。
鐵門限:鐵門檻,比喩過不去的關口。范成大《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箇土饅頭。」
汨(mì)羅江:在今湖南岳陽。屈原遭放逐後,自沉於汩羅江。三閭:指屈原,屈原曾爲楚三閭大夫,掌管屈、昭、景三姓貴族的事。
北邙(mánɡ)山:在洛陽市北,東漢及魏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
千鍾祿:指高官厚祿。《左傳》有:「釜十則鍾。」杜元凱注:「(鍾)六斛四斗。」
陶令杯:陶淵明曾做彭澤令,又性嗜酒,故云「陶令杯」。
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宿州)人,字伯倫,性嗜酒,竹林七賢之一,曾著有《酒德頌》,藐視禮法,頌揚飲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柳:五棵柳樹,這裡指陶淵明隱居時所種的柳樹。
- 侵:靠近,接近。
- 江路:江邊的道路。
- 白萍渡:長滿白萍的渡口,象征著偏遠和甯靜。
- 彭澤縣令: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後因不滿官場辤官歸隱。
- 淵明老子:指陶淵明,老子在此処是對陶淵明的尊稱。
- 達時務:通達時勢,指明白時侷和自己的処境。
- 濁酒:未經過濾的酒,常指自釀的酒。
- 沽:買。
- 識破興亡數:看透了世間的興衰更替。
- 笑撚著黃花去:輕松自在地拿著菊花離開,象征著超脫和自在。
繙譯
門前種著五棵柳樹,靠近江邊的道路,我的莊園緊挨著長滿白萍的渡口。除了彭澤縣令的職位,我無心再做其他官職,因爲我,陶淵明,已經明白了時勢和自己的処境。
我常常買來濁酒自飲,看透了世間的興衰更替。喝醉了的時候,我會笑著拿著菊花輕松自在地離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陶淵明隱居生活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官場的超脫。詩中“五柳”、“白萍渡”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甯靜自得的氛圍。通過“濁酒沽”、“識破興亡數”等詞句,展現了陶淵明對世事的洞察和對個人命運的把握。最後一句“笑撚著黃花去”,則生動地描繪了陶淵明超然物外、自在逍遙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世俗的超脫。
鄭光祖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落梅風 》 —— [ 元 ] 朱簾秀
- 《 人月圓 · 傷心莫問前朝事 》 —— [ 元 ] 倪瓚
- 《 塞鴻秋 · 正宮 · 山行警 》 —— [ 元 ] 無名氏
- 《 中呂 · 普天樂 · 辭參議還 》 —— [ 元 ] 張養浩
- 《 中呂 · 普天樂 · 秋懷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賣花聲 · 客況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陽春曲 · 別情 》 —— [ 元 ] 王伯成
- 《 雙調 · 得勝令 · 四月一日 》 —— [ 元 ] 張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