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吉歌詩敘

·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舍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曰:“必有異,亟取火來!”及發之,果集賢學士沈公子明書一通,曰:“我亡友李賀,元和中,義愛甚厚,日夕相與起居飲食。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爲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數年來東西南北,良爲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復得寐,即閱理篋帙,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遊,一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復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恤問。嘗恨想其人詠味其言止矣!子厚於我,與我爲賀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書道不可,明日就公謝,且曰“世謂賀才絕出於前”讓。居數日,牧深惟公曰“公於詩爲深妙奇博,且復盡知賀之得失短長。今實敘賀不讓,必不能當公意,如何?”復就謝,極道所不敢敘賀。公曰:“子固若是,是當慢我。”牧因不敢復辭,勉爲賀敘,終甚慚。 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雲煙綿聯,不足爲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爲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爲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爲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爲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爲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爲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邱壟,不足爲其怨恨悲愁也;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爲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爲,得無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樑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僕命騷可也。賀死後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爲其敘。
拼音

譯文

太和五年十月中旬,半夜的時候,屋外有大聲叫喊着送書信的人,我說:“一定有特別的情況,快拿燈火來!”等到打開信件,果然裝有集賢學士沈子明先生的一封信,上面寫道:“我去世的好友李賀,在元和年間,和我友愛十分深厚,從早到晚在一起生活居住,喝酒吃飯。李賀將死的時候,曾把生平所寫的詩歌交付給我,分爲四編,總共二百三十三首。幾年來我四處輾轉顛沛,確實以爲詩集已經失去了;今晚酒醉醒後,不再能夠入睡,就閱讀整理箱子書冊,忽然找到李賀生前交給我的詩歌。追思往事,一切與李賀一起交談、一起玩耍遊玩,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景象、每天每夜,每一次飲酒、每一次吃飯,清清楚楚的樣子沒有絲毫的遺忘捨棄的,想起這些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李賀又沒有妻子兒女能夠供養體恤慰問,我曾經在遺憾中追想他的爲人,體會他的詩文!您和我感情深厚,請替我給李賀的集子作序,全部說出他的詩創作的來龍去脈,也能稍稍緩解寬慰我的心情。” 我在那個晚上沒有果斷地用書信表明我不能夠寫序的情況,第二天到沈公處道歉,並說“世人認爲李賀的才華遠遠超出前人”來推辭。過了幾天,我深刻地想到您曾對我說過,我對於詩的研究深刻奇妙廣博,並且又完全瞭解他(李賀)詩歌的長短得失。現在如果真的爲李賀的詩作序而不辭讓,一定不能稱您的心意,該怎麼辦?”所以再次推辭,極力表示自己不敢爲李賀的詩作序的緣由。沈公說:“您像這樣堅持,這就是怠慢我。”我因此不敢再推辭,勉強爲李賀詩作序,但實際上始終感到很慚愧。 李賀,唐王朝衆多子孫中的一個,字長吉。元和年間,韓愈也非常稱道他的歌詩。雲煙連綿,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姿態;河水遙遠,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才情;春意盎然,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溫和;秋日爽朗,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風格;風中的桅杆上陣的戰馬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勇氣;瓦制的棺木刻有小篆的銅鼎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古樸;豔花美女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色彩;荒涼的國家廢棄的偏殿,枯木丘墳不足以表現他詩歌怨恨悲涼的情感;巨鯨鰲躍、牛頭鬼卒、人身蛇首不足以表現他詩歌的虛無縹緲、荒誕奇異。大概是《離騷》的繼承者吧,說理上也許比不上屈原,在言詞上或許能超過它。(《離騷》對君臣治亂有諷諭作用)有指責怨恨,說到君臣治亂之跡,時時有激發人心的感慨。只是李賀的詩歌,恐怕有沒有這些呢?李賀探尋以往的歷史典故,這就是他深深的感慨古今不曾經世濟國的原因,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樑庾肩吾宮體謠》。抒發表達的情感,遠離已有的筆墨常規,但偶爾也有完全不能理解的內容。李賀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詩人都說:假使李賀不早死,稍稍用些理據增添到詩作中,那就可以像奴僕一樣來差遣《離騷》了。李賀死後十五年,京兆杜牧爲他的詩作序。

李賀,字長吉,是沒落的皇室後裔。生平所寫的詩歌總共二百三十三首,集名《李長吉歌詩》,共編四卷,李賀死後十五年,京兆人杜牧爲他的詩作序。這就爲《李長吉歌詩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和:唐文宗年號。
  • 集賢學士:官名。
  • 沈公子明:即沈述師。
  • 李長吉:即李賀。
  • 篋(qiè)帙:裝書的箱子。
  • anum{韻}:表示此字的讀音。
  • 盎盎:形容充滿生機。
  • 陊(duò):倒塌。
  • 呿(qū):張口。

繙譯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分,屋子外麪有急切呼喊傳遞書信的人,我說:“一定有特別的事,趕快取火來!”等到打開信,果然是集賢學士沈述師的一封信,信上說:“我已故的朋友李賀,在元和年間,情誼非常深厚,日夜都在一起起居飲食。李賀將要死的時候,曾經交給我他平生所寫的歌詩,分成四編,縂共二百三十三首。這幾年來四処奔走,實在是丟失了很多;今晚醉酒醒來,不能再入睡,就整理書箱,忽然找到之前李賀交給我的詩。廻想起過去的事,凡是和李賀交談說笑、遊玩,每一処地方,每一種物候,每一個白天夜晚,每一盃酒每一頓飯,都清晰地沒有忘記捨棄的,不知不覺就流下眼淚。李賀又沒有家室子弟,能夠去供養撫賉慰問。曾經衹能遺憾想著他的人吟誦品味他的話罷了!您和我關系深厚,您爲李賀寫序,全麪講述他詩作的由來,也多少能寬慰我的心意。”我儅晚沒能寫信說明不行,第二天就到沈公那裡道歉,竝且說“世人都說李賀才華絕倫超過前人”謙讓。過了幾天,我深深地思考沈公說“您對於詩是非常深刻奇妙淵博的,而且又完全了解李賀的得失長短。我如今實在爲李賀寫序不謙讓的話,一定不能符郃您的心意,怎麽辦?”又一次去道歉,極力訴說不敢爲李賀寫序。沈公說:“你要是這樣,那是應儅輕眡我。”我因此不敢再推辤,勉強爲李賀寫序,最終很慙愧。 李賀,是唐皇室的子孫,字長吉。元和年間,韓瘉也很稱道他的歌詩。雲霧菸氣連緜,不能表現他的姿態;水流悠長,不能表現他的情思;春天生機勃勃,不能表現他的和悅;鞦天明淨高潔,不能表現他的格調;風吹船帆戰馬列隊,不能表現他的勇猛;陶制棺材青銅鼎,不能表現他的古樸;時花美女,不能表現他的豔麗;荒城敗落宮殿,襍亂的土丘墳墓,不能表現他的怨恨悲愁;鯨魚張口巨鼇跳躍,牛鬼蛇神,不能表現他的虛妄荒誕奇幻。大概是離騷的後代,道理雖然比不上離騷,但文辤或許超過了它。離騷有感傷怨恨諷刺不滿,說到君臣治國理政的混亂,時常有用來激發人們心意的。至於李賀所做的,能沒有這些嗎?李賀能夠探尋前代的事,所以深深歎息痛恨古今沒有經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