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樊著作

陽城爲諫議,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軼,舉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國鈞。 元稹爲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 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伸。 劉闢肆亂心,殺人正紛紛。 其嫂曰庾氏,棄絶不爲親。 從史萌逆節,隱心潛負恩。 其佐曰孔戡,捨去不爲賓。 凡此士與女,其道天下聞。 常恐國史上,但記鳳與麟。 賢者不爲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輩,身死名亦淪。 君爲著作郎,職廢志空存。 雖有良史才,直筆無所申。 何不自著書,實録彼善人。 編爲一家言,以備史闕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釋

屈軼:晉·張茂先《博物志·巻三》:「堯時有屈佚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國鈞:《詩經·小雅·節南山》:「尹氏大師,維周之氏。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漢書·巻二十一上·律暦志上》「《詩》云:『尹氏大師,秉國之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唐·顏師古注:「《小雅·節南山》之詩也。言尹氏居太師之官,執持國之權量,維制四方,輔翼天子,使下無迷惑也。」 一家言:一作「一代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屈軼:傳說中一種能指出佞人的草。
  • 佞臣:奸佞的臣子。
  • 國鈞:猶國柄。
  • 肺石:古時設於朝廷門外的石頭,民有不平,得擊石鳴冤。
  • 劉闢:人名。
  • 庾氏:姓氏。
  • 從史:即盧從史,人名。
  • 孔戡:人名。

翻譯

陽城擔任諫議大夫,用正直來事奉他的君王。他的手如同屈軼草,舉動一定指向奸佞之臣。最終使不仁的人,不能執掌國家大權。元稹擔任御史,用正直來立身。他的心如同肺石,行動一定傳達給窮苦的百姓。在東川那八十戶人家,冤屈憤恨靠他一句話得以伸張。劉闢放縱作亂的心思,殺人之事正紛紛發生。他的嫂子叫庾氏,摒棄他而不與他親近。盧從史萌發叛逆的節操,隱藏心思暗中忘恩負義。他的輔佐叫孔戡,捨棄官職而不做他的門客。凡是這些士人和女子,他們的道義天下聞名。常常擔心國史上,只記載鳳凰與麒麟。賢德的人不是爲了名聲,名聲彰顯教義纔會篤厚。每每憐惜像這類人,身死而他們的名聲也沉淪。你是著作郎,職位雖廢但志向徒然存在。雖然有優秀的史官才能,正直地書寫卻無處施展。爲何不自己著書,真實記錄那些善人。編成一家之言,用來補充歷史的缺漏文字。

賞析

這首詩高度讚揚了陽城、元稹等人的正直和道義。用「其手如屈軼」等形象的描寫表現他們剛正不阿,敢於同不良勢力作鬥爭。同時也對一些有賢德卻聲名不顯的人表示惋惜,強調他們的事蹟應該被記錄。最後鼓勵樊著作能承擔起記錄善人的責任。詩中通過對具體人物和事例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正義和善良的推崇,以及對歷史記載可能存在偏頗的擔憂,反映了白居易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公正的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