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薔薇帶過慶元貞 · 天寶遺事
【黃薔薇】又不曾看生見長,便這般割肚牽腸。喚奶奶酩子裏賜賞,撮醋醋孩兒弄璋。
【慶元貞】斷送得他蕭蕭鞍馬出咸陽,只因他重重恩愛在昭陽,引惹得紛紛戈戟鬧漁陽。哎,三郎,睡海棠,都則爲一曲舞霓裳。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又不曾親手撫養拉扯成人,竟對安祿山如此牽腸掛肚,難捨難分。命令宮中的嬤嬤私下裏賞他金銀,又催促使女快把“洗兒”儀式舉行。害得那君王在蕭蕭馬鳴中備駕逃出長安城,都只是因爲平日裏楊貴妃得到無限的寵幸,招惹出漁陽鼙鼓那一場紛亂的戰爭。哎唐明皇,你個海棠春睡似的楊太真。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曲《舞霓裳》所造成。
注釋
嬭(nǎi)嬭:指宮中的老嬤嬤。酩子裏:暗地裏。
撮:借作“促”,催使。醋醋:宋元對年輕使女的稱呼。弄璋:《詩經·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後因以“弄璋”作生男的借語。此指楊貴妃舉辦認收安祿山爲乾兒子的儀式。
蕭蕭:馬鳴聲。咸陽:今屬陝西。此處代指唐代京城長安。
昭陽:漢長安宮殿名,後多代指皇后的專殿。
漁陽:唐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薊縣。安祿山官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時,於此起兵叛亂。
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在宮中的小名。
睡海棠:據《楊太真外傳》載,唐玄宗於沉香亭上召楊貴妃,貴妃酒困未醒,玄宗笑說:“豈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則:只。《舞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可伴奏入舞。
序
本篇前半的四句,正是針對楊貴妃這場“洗兒”鬧劇的渲染和諷刺。劈空而起,辛辣犀利,表現出強烈的輕蔑和憤慨。從而使接連而來的下三句更產生疾風暴雨的突如效果。這三句概括了“安史之亂”的唐朝政局,使人頓時明白了上文所隱諱的角色姓名,領悟了四句的諷刺內容,可謂筆力扛鼎。繼後的末三句又恢復了嘲諷的口氣,而內中的喟嘆之意卻是嚴肅而沉重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篇的鞭撻所向。起首四句固然以楊貴妃首當其衝,而佔中心地位的三句,則巧妙地分派給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人各其一,從而將安史之亂的責任者一網打盡。
賞析
《新唐書·安祿山傳》:“楊貴妃有寵,祿山請爲妃養兒,帝許之。”曾任唐華陰縣尉的姚汝能,在《安祿山事蹟》中,更是詳記了貴妃認領“養兒”的儀式。說是楊貴妃以繡花的襁褓裹住安祿山,命宮人用彩轎擡起,送去沐浴,所謂“洗兒”;洗完後又把這個肥胖的胡兒包在襁褓裏,整整鬧了三天。而“玄宗就觀之,大悅,因加賞賜貴妃洗兒金銀財物,極樂而罷”。宮中的這種寵遇和優容,顯然助長了安祿山跋扈不軌的狼子野心。
本篇前半〔黃薔薇〕的四句,正是針對楊貴妃這場“洗兒”鬧劇的渲染和諷刺。劈空而起,辛辣犀利,表現出強烈的輕蔑和憤慨。作者故意不明說出事件的行爲者楊貴妃和受動者安祿山的名字,而絮說“喚嬭嬭”、“撮醋醋”之類的瑣細情狀,從而使接連而來的下三句更產生疾風暴雨的突如效果。三句中的“蕭蕭鞍馬出咸陽”、“重重恩愛在昭陽”、“紛紛戈戟鬧漁陽”,對仗工整而意境各別,令人目不暇接;同用一個“陽”字作尾,聲調鏗鏘,又有一唱三嘆的情韻。這三句概括了“安史之亂”的唐朝政局,使人頓時明白了上文所隱諱的角色姓名,領悟了〔黃薔薇〕四句的諷刺內容,可謂筆力扛鼎。繼後的末三句又恢復了嘲諷的口氣,而內中的喟嘆之意卻是嚴肅而沉重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篇的鞭撻所向。起首四句固然以楊貴妃首當其衝,而佔中心地位的三句,則巧妙地分派給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人各其一,從而將安史之亂的責任者一網打盡。理解了作者的矛頭所指,我們便能領悟出末三句的正確讀法。“哎三郎,睡海棠”以呼語成句,稱呼中各含對玄宗和楊妃的嘲諷之意。而“都則(只)爲一曲《舞霓裳》”的“都”字,總結前面“斷送得”的三句,全句的主角也就囊括了李、楊、安祿山三人。唐玄宗蕭蕭鞍馬,倉皇奔蜀,是“爲一曲《舞霓裳》”;楊貴妃昭陽承恩,專寵後宮,善作《霓裳》舞是得力所自的一大因素;就是安祿山“紛紛戈戟鬧漁陽”,也存在着“爲一曲《舞霓裳》”的個人動機,這是元人的一種普遍看法。如馬致遠《四塊玉·馬嵬坡》便寫道:“睡海棠,春將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也添生出安祿山“與貴妃有些私事,一旦遠離,怎生放的下心”、“起兵到長安,搶了貴妃,奪了唐朝天下,纔是我平生願足”的枝節。其實遠在宋人的《楊太真外傳》中,就有“妃常在座,祿山心動,及聞馬嵬之死,數日嘆惋”的渲染,本曲作者聽信這種無稽的緋聞是不足爲怪的。不管怎麼說,將末句獨立拈出視作結語,較之單看做對“三郎”一人的嘆惋,是更接近作者的用意,也更能體現作品之精彩的。
相关推荐
- 《 雙調 · 慶東原 · 泊羅陽驛 》 —— [ 元 ] 趙善慶
- 《 天淨沙 · 秋思 》 —— [ 元 ] 馬致遠
- 《 中呂 · 滿庭芳 》 —— [ 元 ] 姚燧
- 《 中呂 · 朱履曲 》 —— [ 元 ] 張養浩
- 《 仙呂 · 醉中天 · 詠大蝴蝶 》 —— [ 元 ] 王和卿
- 《 越調 · 小桃紅 · 秋江 》 —— [ 元 ] 倪瓚
- 《 雙調 · 清江引 · 惜別 》 —— [ 元 ] 貫雲石
- 《 中呂 · 山坡羊 · 述懷 》 —— [ 元 ] 張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