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 · 別通
所属合集
譯文
注釋
注釋
(1)盲:眼睛看不見東西。 (2)聾:耳朵聽不見聲音。 (3)癰(yōng):這裡指鼻子不能分辨氣味。 (4)覽:閲覽,閲讀。 (5)篇章之業:讀書寫作的事業。 (6)足行跡殊:腳步走的地方不同。 (7)入道淺深:對學問鑽研的程度深淺。 (8)秘書:這裡指珍貴的書籍。 (9)奇異:奇特,不同尋常。 (10)道藝:學問和技能。
繙譯
人的眼睛看不見青黃之色就叫盲,耳朵聽不見宮商之音就叫聾,鼻子不能分辨香臭就叫癰。癰、聾和盲,是不能算作完整的人的。人如果不廣泛地閲讀,就不能了解古今,看不到各種事情,不知道對與錯,就如同眼睛瞎、耳朵聾、鼻子癰的人一樣。儒生不讀書閲覽,尚且是閉塞不明的,何況那些沒有讀書寫作事業的平常人,不知道是非,他們的閉塞不明就更爲嚴重了!這些人就像土木偶人,耳朵眼睛都齊全,但卻沒有見聞。在淺水中走的人能看到蝦,在稍深一些的水中能看到魚鱉,在更深的水中能看到蛟龍。腳步走的地方不同,所以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對學問鑽研的程度,也如同這樣。鑽研程度淺的人能看到一般的傳記和詼諧的文章;鑽研程度深的人能進入聖人的殿堂觀看珍貴的書籍,所以對學問鑽研得越深,所見到的東西就越宏大。人外出遊歷,一定想到都城去,因爲都城有很多奇特的景觀。到了都城一定想到市場去,因爲市場有很多不同的貨物。諸子百家的言論,古今的事跡,它們是奇特的,不衹是都城的大市場可比的。在都城遊歷的人會感到心滿意足,在大市場觀看的人會覺得興致盎然,更何況是在學問和技能的領域中遨遊呢!
賞析
這段文字通過類比的手法,強調了廣泛學習和深入鑽研的重要性。作者以人的感官缺陷類比人在知識上的匱乏,形象地說明了不博覽群書的人就如同有缺陷的人一樣。接著,通過在不同水深中所能見到的事物不同,來比喻對學問鑽研程度的不同會導致所獲知識的差異。最後,以遊歷都城和市場的感受,進一步說明在學問領域中深入探索所能帶來的豐富收獲。文章說理清晰,比喻恰儅,富有說服力,鼓勵人們積極追求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