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陽曆6月21日或22日,白天最長,黑夜最短。
- 陰生:陰氣開始增長。
- 景:日光,景色。
- 葺鱗:比喻地位低下或失意之人,此處指不得志的人。
- 龍螭:神話中的龍和螭龍,象徵尊貴。
- 鎩羽:鳥折斷翅膀,比喻失勢或受挫。
- 燕雀:泛指小鳥,常用來比喻庸俗之人。
- 砌:臺階。
- 蟬花:蟬的蛹,形似花,此處指蟬蛻。
- 螢火:螢火蟲。
- 寥落:冷清,寂寞。
- 濁酒:劣質的酒。
翻譯
夏至時分陰氣漸增,一年過半令人感嘆時光匆匆。那些身處低微的人無法夢見飛龍騰躍,失意之人何需理會那些庸人的猜忌。臺階上的蟬蛻粘連着碧綠的草叢,屋檐下螢火蟲在青苔間閃爍。仔細觀察這些景物,不失爲消磨時光的好方法,只可惜眼前孤寂,連一杯濁酒也無從尋覓。
賞析
劉基這首《夏日雜興》寓言深沉,通過對夏至時節的描繪,寄寓了對人生的感慨。詩人以「葺鱗」自比,表達不得志的失落感,同時也暗諷那些嫉妒他人的人。他欣賞自然界的生機,如蟬花粘碧草、螢火出蒼苔,藉此尋求心靈的慰藉。然而,面對寂寥的生活,詩人只能借觀景物來消遣,卻無酒可飲,更顯其孤獨與無奈。整首詩語言平實,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苦悶與對世事的洞察。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