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糉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拼音

所属合集

#夏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至: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天的中間,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 筒竹: 一種竹子,用來製作糉子的竹筒。
  • 炙脆子鵝: 烤得酥脆的童子雞(古代習俗以童子雞爲佳餚)。
  • 水國: 水鄉,指蘇州四周多水的特點。
  • 臺榭: 高臺和樓閣,古代貴族的建築。
  • 吳風尚管絃: 吳地的風俗崇尚音樂,擅長演奏絃樂。
  • 交印: 官員交接印信,表示換班或者離職。
  • 褰帷: 擡起帷幕,此處指詩人回憶過去的場景。
  • 麥秋: 秋季收穫小麥的時候,北方的節令。
  • 梅雨: 夏初長江流域特有的連綿陰雨天氣。
  • 齊雲樓: 古代蘇州的名勝,詩人曾在此處有過經歷。

翻譯

回想在蘇州的日子,那時常常慶祝夏至的宴席。 糉子的香氣從筒竹中飄出,烤制的童子雞酥脆可口。 水鄉里到處是亭臺樓閣,吳地的風土人情充滿音樂。 每戶人家都有美酒,出行無不是乘船而行。 那時我們一起交接官印,我總是走在前面。 我們都老了,但回望東邊,那熟悉的景象依然如故。 在洛陽,麥子在秋天的月光下成熟,江南則正經歷梅雨季節。 想起在齊雲樓上的往事,已經過去十三年了。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回憶他在蘇州任職期間的生活,通過對夏至時節的熱鬧宴席、獨特的水鄉風光以及日常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蘇州的繁華與民俗風情。詩人運用生動的細節,如糉香、嫩竹、脆鵝和音樂,營造出濃厚的夏日氣息。同時,通過對比洛陽的麥秋和江南的梅雨,表達了對故鄉深深的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素,寓情於景,讓人感受到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舊友的深深思念。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