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塵外物:超脫世俗之外的事物。 塵外:塵世之外。
- 瑤林:美玉般的樹林,也形容人容貌風姿美麗出衆。詩中用來形容紅桂樹超凡脫俗。
- 後素:在白色底子上繪飾。《論語·八佾》:「繪事後素。」 後:在……之後 ; 素:白色。
- 餘絢:絢麗的餘採。 絢:絢麗,色彩華麗 。
- 如丹:如同丹砂般鮮豔的顏色。 丹:丹砂,一種礦物,紅色。
- 本心:本來的心性。
- 點辱:玷辱,污損羞辱。 點:通「玷」,玷污 。
- 芳意:美好的情意、意境。
- 鮮葩(pā):鮮豔的花朵。 葩:花 。
- 凌霜:冒着霜寒。 凌:冒着,頂着 。
- 碧潯(xún):清澈的水邊。 潯:水邊深處。
翻譯
若想尋求超脫於塵世之外的事物,這紅桂樹就如同美玉般的仙境之林。它像是先有潔白的底色而後才展現出絢麗的餘彩,那如丹砂般的豔麗色澤見證着它純粹的本心。它美麗的姿態沒有絲毫被玷污之處,美好的情意寄託在那幽深靜謐之地。我希望憑藉它鮮豔花朵的色彩,冒着霜寒映照在清澈的水邊。
賞析
這首詩圍繞紅桂樹展開,詩人以紅桂樹喻指超脫世俗之物,寄予了自身的高潔情懷。開篇表明紅桂樹在詩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是塵世之外的美好象徵。「後素合餘絢,如丹見本心」通過顏色的描寫,既描繪出紅桂樹色彩的獨特形成,又借顏色道出其純粹的本心,表意精妙。「妍姿無點辱,芳意託幽深」刻畫了紅桂樹姿態的純潔美好和意境上的幽深感,突出其超凡脫俗。最後「願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則借景抒情,借紅桂樹期望自己能夠在艱難環境中(凌霜)依然保持本真與美好(鮮葩色),以高潔姿態映照世間,整首詩託物言志,借紅桂樹抒發自己超脫世俗、堅守本心的追求 。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
李德裕的其他作品
- 《 句 》 —— [ 唐 ] 李德裕
- 《 憶平泉雜詠憶藥欄 》 —— [ 唐 ] 李德裕
- 《 遙傷茅山縣孫尊師三首 》 —— [ 唐 ] 李德裕
- 《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釣臺 》 —— [ 唐 ] 李德裕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海石楠 》 —— [ 唐 ] 李德裕
- 《 重台芙蓉赋附歌 》 —— [ 唐 ] 李德裕
- 《 臨海太守惠予赤城石報以是詩 》 —— [ 唐 ] 李德裕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栢 》 —— [ 唐 ] 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