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 諸侯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拼音
譯文
身爲諸侯,在衆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所以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所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後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這大概就是諸侯的孝道吧。《詩經·小雅·小曼》篇中說∶‘戰戰兢兢,就像身臨深水潭邊恐怕墜落,腳踩薄冰之上擔心陷下去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賞析
這一章書,是講明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內,所以在上不驕和制節謹度、爲諸侯孝道的基本條件,列爲第三章。
諸侯的地位,雖較次於天子,但爲一國或一地方的首長,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遠,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謙恭下士,而無驕傲自大之氣,地位雖高,也沒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關於地方財政經濟事務,事前,要有計劃的管制,有預算的節約,並且照著既定的方針,謹慎度用,量入爲出,自然收支平衡,財政經濟,便充裕豐滿。然滿則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則去切實執行,那庫存雖然充盈,不浪費,自然不至於溢流。
地位很高,沒有絲毫的危殆,這自然長能保持他的爵位。財物充裕,運用恰當,雖滿而不至於浪費,這自然長能保持他的富有。
諸侯能長期保持他的財富和地位,不讓富貴離開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權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權管轄人民,而和悅相處。這樣的居上不驕、和制節謹度的作風,纔是諸侯當行的孝道。
孔子引述詩經小雅篇小旻章的這一段話說:一個身任諸侯職位的大員,常常要警戒畏懼,謹慎小心。他的用心之苦,就像踏進了深淵,時時有滅頂的危險。又像踐踏在薄冰之上,時時有陷入冰窟的危慮。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雍也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