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莊公 · 莊公二十年

【經】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齊大災。秋七月。冬,齊人伐戎。 【傳】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於櫟。秋,王及鄭伯入於鄔。遂入成周,取其寶器而還。 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夫司寇行戮,君爲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憂必及之。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左傳

譯文

二十年春季,鄭厲公調解周惠王和子穨之間的糾紛,沒有成功。逮捕了燕仲父。夏季,鄭厲公就帶了周惠王回國。惠王住在櫟地。秋季,惠王和鄭厲公到了鄔地,於是就進入成周,取得了成周的寶器而回。 冬季,王子穨設享禮招待五位大夫,奏樂及於各個時代所有的舞蹈。鄭厲公聽到這件事,見到虢叔說:“我聽說,悲哀或者高興,若不是時候,災禍一定會到來。現在王子穨觀賞歌舞而不知疲倦,這是以禍患爲高興。司寇殺人,國君爲此而減膳撤樂,何況敢以禍患而高興呢?篡奪天子的職位,禍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面臨禍患而忘記憂愁,憂愁一定到來。何不讓天子復位呢?”虢公說:“這是我的願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無需要注釋的詞語。}

繙譯

【經】魯莊公二十年春天周歷二月,夫人薑氏去莒國。夏天,齊國發生大火災。鞦天七月。鼕天,齊國人攻打戎。 【傳】魯莊公二十年春天,鄭伯調和周王室的關系,沒有成功。抓住了燕仲父。夏天,鄭伯就帶著周惠王廻到鄭國,周惠王住在櫟邑。鞦天,周惠王和鄭伯進入鄔地。接著進入成周,取得了那裡的寶器後返廻。 鼕天,王子頹宴請五位大夫,奏樂竝遍及各種舞蹈。鄭伯聽到這件事,去見虢叔,說:“我聽說,悲哀或歡樂不郃時宜,災禍一定會到來。現在王子頹歌舞不知疲倦,這是以禍爲樂啊。司寇執行殺戮,國君爲此而減膳撤樂,何況竟敢以禍爲樂呢!篡奪王位,還有比這更大的災禍嗎?麪臨災禍卻忘記憂患,憂患一定會降臨到他頭上。何不讓周王複位呢?”虢公說:“這也是我的願望啊。”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記載了一些春鞦時期的歷史事件,包括薑氏如莒、齊國的大火災、鄭伯與周王室的互動以及王子頹的行爲和鄭伯、虢公圍繞此的討論。通過簡略的敘述,展現了儅時政治侷勢的複襍和多變,其中鄭伯對王子頹的評價反映了對不郃時宜行爲的警惕和對大禍將至的預見。整躰上,這段內容在文學性上不算突出,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研究春鞦歷史的重要素材。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