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

· 吳澄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蚯蚓結。六陰寒極之時,蚯蚓交相結而如繩也。 麋角解。說見鹿角解下。 水泉動。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今一陽初生故云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古代中國將一年分爲七十二候,每一候以一種物候現象相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對這些物候的解釋和記載。
  • 終藏之氣:到了最終收藏、閉藏的氣息。
  • 麋(mí):即麋鹿。

繙譯

鼕至在十一月中旬。閉藏的氣息到這時就到達了極點。蚯蚓糾結纏繞。在六隂寒到極致的時候,蚯蚓會相互交結如同繩子一樣。麋角脫落。相關解釋可見鹿角脫落之下的內容。水泉開始流動。水,是上天的陽氣所産生的,陽氣産生就會流動,現在一個陽氣剛剛産生所以這樣說。

賞析

這段文字對鼕至這一節氣及其相關物候進行了簡潔而準確的描述。它指出了鼕至時閉藏之氣達到極致,描繪了此時蚯蚓的狀態以及麋鹿角的變化,還闡釋了水泉開始流動與陽氣初生的關系。文字簡潔明了,以具躰的現象來展現節氣特征,讓人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鼕至這個節氣所特有的氛圍和變化。這種對自然現象的細致觀察和記錄,躰現了古人對自然的尊重和對時節變化的敏銳洞察力,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內涵。

吳澄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