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五章)

· 老子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爲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拼音

所属合集

#道德經

譯文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爲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着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爲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注釋

善爲士者:一作「善爲道者」,指得「道」之人。 容:形容、描述。 豫:原是野獸的名稱,性好疑慮。豫兮,引申爲遲疑慎重的意思。 涉川: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猶:原是野獸的名稱,性警覺,此處用來形容警覺、戒備的樣子。 若畏四鄰:形容不敢妄動。 儼兮:形容端謹、莊嚴、恭敬的樣子。 客:一本作「容」,當爲客之誤。 渙兮其若凌釋:形容流動的樣子。 敦兮其若樸:形容敦厚老實的樣子。 曠兮其若谷:形容心胸開闊、曠達。 混兮其若濁:形容渾厚純樸的樣子。混,與渾通用。 濁:動態。 安:靜態。 不欲盈:不求自滿。盈,滿。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賞析

「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對「道」感到難於捉摸,而得「道」之士則與世俗之人明顯不同,他們有獨到的風貌、獨特的人格形態。世俗之人「嗜慾深者天機淺」,他們極其淺薄,讓人一眼就能夠看穿;得「道」人士靜密幽沉、難以測識。老子在這裏也是勉強地爲他們做了一番描述,即「強爲容」。他們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良好的靜定功夫和內心活動。表面上他們清靜無爲,實際上極富創造性,即靜極而動、動極而靜,這是他們的生命活動過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朴實、靜定持心,內心世界極爲豐富,並且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由靜而轉入動。這種人格上的靜與動同樣符合於「道」的變化規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這裡指懂得“道”的人。
  • 微妙玄通:細致、深邃而通達。
  • 豫兮:遲疑慎重的樣子。
  • 猶兮:警覺戒備的樣子。
  • 儼兮:恭敬嚴肅的樣子。
  • 渙兮:融和疏散的樣子。
  • 敦兮:敦厚老實的樣子。
  • 曠兮:曠遠豁達的樣子。
  • 混兮:渾厚質樸的樣子。

繙譯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爲不能認識他,所以衹能勉強地形容他:他小心謹慎啊,好像鼕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嚴肅啊,好像在別人家做客;他融和疏散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敦厚老實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穀;他渾厚質樸啊,好像渾濁的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爲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賞析

這一章老子形象地描述了“善爲士者”的品性和行爲特點。用一系列的比喻來刻畫他們,如涉川之謹慎、畏四鄰之警覺等。這些描述展現出這類人高深的脩養和獨特的智慧。同時也強調了“不盈”的重要性,即不自滿,這樣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其表達富有哲理和詩意,通過生動的描述引領讀者去思考和感悟“道”的內涵以及行道之人的特質。

老子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