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後偶成

孤憤憑誰訴,長歌聊自怡。 整衣憐瘦減,扶杖覺衰遲。 小飲非愁敵,輕寒與睡宜。 今朝春雨好,稚子莫啼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孤憤:孤獨和憤怒的情緒。
  • :依靠。
  • :姑且。
  • 自怡:自我愉悅。
  • :憐憫,此處指自我憐憫。
  • 瘦減:消瘦。
  • 扶杖:拄着柺杖。
  • 衰遲:衰老遲緩。
  • 小飲:少量飲酒。
  • 愁敵:對抗憂愁。
  • 輕寒:輕微的寒意。
  • 睡宜:適宜睡眠。
  • 稚子:小孩子。
  • 莫啼飢:不要因飢餓而哭泣。

翻譯

孤獨和憤怒的情緒無人可以傾訴,只能通過長歌來姑且自我愉悅。整理衣服時憐憫自己因消瘦而顯得寬鬆,拄着柺杖感覺到衰老的遲緩。少量飲酒並非爲了對抗憂愁,而是輕微的寒意讓人感覺適宜睡眠。今天春雨綿綿,希望小孩子不要因爲飢餓而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孤獨中的自我慰藉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孤憤憑誰訴,長歌聊自怡」展現了作者在無人理解的情況下,通過歌唱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後文通過「整衣憐瘦減,扶杖覺衰遲」描繪了作者身體的衰弱,而「小飲非愁敵,輕寒與睡宜」則透露出一種淡然面對生活苦難的態度。最後,「今朝春雨好,稚子莫啼飢」則帶有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幼小生命的關懷,體現了作者的慈悲心腸。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段克己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