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

· 杜甫
青冥亦自守,軟弱強扶持。 味苦夏蟲避,叢卑春鳥疑。 軒墀曾不重,剪伐欲無辭。 幸近幽人屋,霜根結在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冥:指天空,這裏形容竹子高聳入雲。
  • 軟弱強扶持:形容竹子雖然柔軟,但也能堅強地支撐自己。
  • 味苦:指竹子的味道苦澀。
  • 夏蟲避:夏天的小蟲因爲竹子的苦味而避開。
  • 叢卑:指竹子叢生且低矮。
  • 春鳥疑:春天的鳥兒對低矮的竹叢持懷疑態度,不願棲息。
  • 軒墀:指宮殿前的臺階,這裏比喻高貴的地方。
  • 剪伐:砍伐。
  • 幽人:隱士。
  • 霜根:指竹子的根部,經過霜凍而更加堅韌。

翻譯

竹子高聳入雲,卻能自我守護,雖然柔軟,但也能堅強地支撐自己。它的味道苦澀,使得夏天的小蟲都避開它;它叢生且低矮,春天的鳥兒也對它持懷疑態度。它並不被高貴的地方所看重,即使被砍伐,也默默無言。幸運的是,它靠近隱士的屋子,它的根部經過霜凍而更加堅韌,結實於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苦竹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精神的讚美。詩中,「青冥亦自守,軟弱強扶持」展現了竹子雖柔弱卻能自我支撐的特性,象徵着堅韌的生命力。而「味苦夏蟲避,叢卑春鳥疑」則進一步以竹子的苦味和低矮,比喻那些不被世俗所看重的美好品質。最後,「幸近幽人屋,霜根結在茲」則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夠堅強生長的生命的敬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苦竹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崇尚自然與堅韌的精神追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