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廬嶽舊遊寄劉鈞因感鑑上人

昔年廬嶽閒遊日,乘興因尋物外僧。 寄宿愛聽松葉雨,論詩惟對竹窗燈。 各拘片祿尋分別,高謝浮名竟未能。 一念支公安可見,影堂何處暮雲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廬嶽:指廬山,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
  • 物外僧:指超脫世俗的僧人。
  • 松葉雨:松樹葉子上的雨滴,形容雨聲。
  • 竹窗燈:竹製的窗戶和窗內的燈光,形容清幽的環境。
  • 片祿:微薄的俸祿,指官職。
  • 高謝:高聲謝絕,指拒絕。
  • 浮名:虛名,指世間的名聲和地位。
  • 一念:一瞬間的想法或決定。
  • 支公:指東晉高僧支遁,這裏泛指高僧。
  • 影堂:供奉高僧影像的堂屋。

翻譯

曾經在廬山閒遊的日子裏,我乘興尋找那些超脫世俗的僧人。寄宿時喜愛聆聽松葉上的雨聲,與友人論詩則對着竹窗下的燈光。我們都拘泥於微薄的官職而不得不分別,雖然想要高聲拒絕那些虛名,但終究未能做到。一瞬間的想法或許能讓高僧安然相見,但影堂所在之處,傍晚的雲霧已經凝結。

賞析

這首作品回憶了作者在廬山與僧人相處的清幽時光,表達了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束縛的無奈。詩中「松葉雨」、「竹窗燈」等意象生動描繪了山中的寧靜與詩意,而「片祿」、「浮名」則反映了世俗的牽絆。結尾的「一念支公」與「影堂何處」形成對比,既展現了內心的渴望,又流露出對現實的感慨。

李中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爲淦陽宰。工詩文,有《碧雲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