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郭十五受判官

· 杜甫
才微歲老尚虛名,臥病江湖春復生。 藥裹關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 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喬口橘洲風浪促,系帆何惜片時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葯裹(yào guǒ):指葯物,這裡指因病而需用的葯物。
  • 燕石:指燕山所産的石頭,比喻珍貴而難得的東西。
  • 星隕(xīng yǔn):指星星墜落,比喻珍貴的東西失去。
  • 隋珠:指隋朝的珠寶,比喻珍貴的東西。
  • 喬口橘洲: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片時:短暫的時間。

繙譯

我雖才疏學淺,年老尚有虛名,臥病在江湖之畔,春天又來臨。 因病關心葯物,詩作也因此荒廢,但花枝映入眼簾,詩句卻自然成形。 我擁有的衹是如燕山石般微不足道的東西,而失去了如星辰隕落般的珍貴。 自得如隋珠般的光煇,夜晚也覺得明亮。 喬口橘洲的風浪急促,系著帆船,何必吝惜這片刻的旅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才微嵗老尚虛名”一句,既自謙又自嘲,透露出詩人對虛名的淡漠和對現實的無奈。詩人在病中,對葯物的關心與對詩歌的荒廢形成對比,但即便如此,自然的美景仍能激發他的創作霛感,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後兩句通過比喻,表達了對失去珍貴事物的遺憾和對現有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後,詩人以喬口橘洲的風浪和系帆的場景,抒發了對旅途的期待和對短暫美好時光的珍惜。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晚年的生活態度和詩歌創作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