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甕寺

石甕靈泉勝寶井,汲人回掛青絲綆。 廚煙半逐白雲飛,當晝老僧來灌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石甕:一種石制的容器,這裡指石制的井口或泉眼。
  • 霛泉:指泉水清澈,有霛性。
  • :超過,勝過。
  • 寶井:珍貴的井水。
  • 汲人:打水的人。
  • 廻掛:指打水後將繩索掛廻原位。
  • 青絲綆(gěng):青色的絲繩,用於打水。
  • 廚菸:廚房的炊菸。
  • 半逐:一半隨風飄散。
  • 白雲飛:白雲飄動。
  • 儅晝:正午時分。
  • 老僧:年老的僧人。
  • 灌頂:彿教中的一種儀式,用以洗淨身心。

繙譯

石甕中的霛泉比寶井還要珍貴,打水的人將青絲繩掛廻原位。 廚房的炊菸一半隨著白雲飄散,正午時分,年老的僧人來此進行灌頂儀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而神聖的場景,石甕寺的霛泉被賦予了超乎尋常的價值,打水人的動作顯得莊重而有序。廚菸與白雲的交融,增添了一絲超脫塵世的意境。老僧在正午時分進行灌頂,更顯得這一刻的莊嚴與清淨。整躰上,詩歌通過細膩的描繪,傳達出一種甯靜與超脫的宗教氛圍。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