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城贈一二同幕

· 韓翃
五營河畔列旌旗,吹角鳴鼙日暮時。 曾是信陵門下客,兩回相吊不勝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營河: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處軍營附近的河流。
  • 旌旗:古代用羽毛裝飾的軍旗,用以指揮或開道。
  • 吹角:吹響號角,古代軍中用以傳遞信號或激勵士氣。
  • 鳴鼙:敲響戰鼓,鼙(pí),古代軍中用的小鼓。
  • 信陵:指信陵君,戰國時期魏國的貴族,以養士著稱,門下有許多食客。
  • 相吊:互相慰問,表達哀悼之情。

翻譯

在五營河畔,軍旗列列,日暮時分,號角與戰鼓齊鳴。 我曾是信陵君門下的食客,如今兩度回到這裏,相互慰問,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軍營傍晚的景象,通過「列旌旗」、「吹角鳴鼙」等生動細節,展現了軍旅生活的緊張與肅穆。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與對現狀的悲感,以「信陵門下客」自比,表達了對逝去榮光的追憶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韓翃詩歌的典型風格。

韓翃

韓翃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爲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