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早朝

· 許渾
宵衣應待絕更籌,環佩鏘鏘月下樓。 井轉轆轤千樹曉,鎖開閶闔萬山秋。 龍旗盡列趨金殿,雉扇才分見玉旒。 虛戴鐵冠無一事,滄江歸去老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宵衣:天未亮時穿衣。比喻勤於政事。
  • 絕更籌:更籌,古代夜間報更用的計時竹籤。絕更籌,指夜已深,更籌已盡。
  • 環佩:古人所繫的佩玉。後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飾。
  • 鏘鏘:形容金石撞擊發出的洪亮清越的聲音。
  • 轆轤: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
  • 閶闔:傳說中的天門,也指皇宮的正門。
  • 龍旗:繪有龍的圖案的旗幟,古代王侯用作儀衛。
  • 雉扇:古代帝王儀仗用具之一,形似雉尾的大扇。
  • 玉旒: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下的玉串。
  • 鐵冠: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鐵爲帽骨。
  • 滄江:泛稱江水。因江水呈青蒼色,故稱。

翻譯

天未亮時穿衣,等待夜深更籌已盡,環佩在月光下樓閣中發出清脆的響聲。 井邊的轆轤轉動,千樹在黎明中甦醒,宮門開啓,萬山映入秋色。 龍旗遍佈,朝臣們急趨金殿,雉扇分開,顯現出帝王冠冕上的玉旒。 空戴着鐵冠,無所事事,只想歸去滄江,老於漁舟之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早朝的景象,通過宵衣、環佩、轆轤等細節,生動地再現了宮廷的清晨氛圍。詩中「井轉轆轤千樹曉,鎖開閶闔萬山秋」一句,以景入情,展現了宮廷的莊嚴與秋日的寧靜。後兩句「虛戴鐵冠無一事,滄江歸去老漁舟」則表達了詩人對於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自然的心境。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