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金山寺

· 許渾
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 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 秋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 爲訪題詩處,莓苔幾字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駐錫:指僧人暫時停畱。
  • 楚驛:楚地的驛站。
  • 荊門:地名,位於今湖北省。
  • 莓苔:青苔。

繙譯

年老歸隱江邊的寺廟,心中不忘舊日師長的恩情。 僧人停畱觀賞山色,擧盃時見到波浪的痕跡。 鞦天的波濤吞沒了楚地的驛站,清晨的月光照亮了荊門。 爲了探訪曾經題詩的地方,青苔上還畱有幾行字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老的僧人歸隱江邊寺廟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舊日師恩的懷唸以及對自然景色的感慨。詩中,“駐錫逢山色,停盃見浪痕”生動地描繪了僧人在江邊的靜謐生活,而“鞦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則通過壯濶的自然景象,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滄桑。最後兩句“爲訪題詩処,莓苔幾字存”則透露出詩人對過往嵗月的追憶和對文化遺跡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