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訶林寺:寺廟名,具體位置不詳。
- 淨隱禪房:寺廟內的禪修場所。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古佛樓:古老的佛塔或佛殿。
- 貝葉經:古代印度佛教經典,因寫在貝多羅樹葉上而得名。
- 玄鹿:神話中的鹿,常象徵長壽或吉祥。
- 曇花:佛教中的一種花,象徵短暫的美好。
- 鉢:僧人的食器。
- 光龍降:形容佛光普照,如同龍降。
- 寶竇:寶塔的鈴鐺。
- 金鐸:金屬製的大鈴,佛教法器。
- 菩提:佛教中指覺悟的境界。
- 石幢:石制的柱狀物,常用於佛教建築。
- 遠公:指高僧,這裏可能是指淨隱禪房的住持。
- 剔銀釭:剔除燈中的灰燼,使燈光明亮。
翻譯
山城冬日的陽光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上,古老的佛塔敞開了八面的窗戶。 貝葉經的翻動聲讓神祕的鹿傾聽,曇花在鉢中搖曳,佛光如同龍降般照耀。 風中傳來寶塔鈴鐺和金鐸的和諧聲響,霜落在菩提樹上,覆蓋了石制的柱子。 我們共同歡喜,因爲高僧能夠吟詠詩句,深夜裏不妨剔亮銀燈,繼續暢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日山城中的寺廟景象,通過「澄江」、「古佛樓」、「貝葉經」等意象,展現了寧靜而莊嚴的佛教氛圍。詩中「玄鹿聽」、「光龍降」等富有神話色彩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超脫。末句「不妨深夜剔銀釭」則表達了與高僧深夜論詩的愉悅心情,體現了詩人對禪意生活的嚮往與享受。
陳紹文
陳紹文,字公載,自號中閣山人。南海人。錫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舉人,官通判。與樑公實、歐楨伯、黎瑤石、吳而待結詩社,又同遊黃才伯之門。著有《中閣集》。清樑善長《廣東詩粹》卷四、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四有傳。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