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任公祖五月舉孫官邸召赴湯餅漫賊四章誌喜兼謝時海上有警次日聞大捷詩中及之
張弧正值戈聲急,持斧焦勞屬壯猷。
玉出藍田穿筍徑,珠懸明月聽鬆樓。
稽生有子矜青眼,漢使攜孫正黑頭。
海上莫教驚客夢,寧馨咄咄已吞牛。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張弧(zhāng hú):拉弓的動作。焦勞(jiāo láo):形容戰士勇猛。壯猷(zhuàng yóu):英勇的氣概。藍田(lán tián):傳說中出產美玉的地方。穿筍徑(chuān sǔn jìng):穿過竹林小徑。珠懸(zhū xuán):珍珠掛着。聽鬆樓(tīng sōng lóu):聽鬆閣,古代樓閣名。稽生(jī shēng):指稽首的人。孫正(sūn zhèng):指孫武。黑頭(hēi tóu):指年輕人。
翻譯
拉弓之時,戰鼓聲急,手持斧頭的勇士們英勇無畏。美玉從藍田出,穿過竹林小徑,珍珠掛在明月之下的聽鬆閣。稽首的人自豪地瞪着青藍的眼睛,漢使帶着年輕的孫武前來。海上不要讓客人驚慌地作夢,寧馨已經吞下了牛。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戰場上的英勇場景,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戰士們的勇猛和自豪,以及戰爭的殘酷和不可避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古代戰爭的壯闊場面,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戰爭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林熙春的其他作品
- 《 李思準九月誕辰寄一律爲壽 》 —— [ 明 ] 林熙春
- 《 己酉夏觀察金公有祝釐之行餘臥病弗獲祖之江干每枕上有懷輒得詩一二句積之綴成四首用當驪歌 》 —— [ 明 ] 林熙春
- 《 繇茶陵過吉州張使君招飲白鷺書院時三月初十日也就此因聞倭警 》 —— [ 明 ] 林熙春
- 《 題姚司理公祖孝義流芳冊代家君 》 —— [ 明 ] 林熙春
- 《 詠棋詩 》 —— [ 明 ] 林熙春
- 《 壽曾封翁七一 》 —— [ 明 ] 林熙春
- 《 丁未七夕雨適鄭德進饋芳園胡桃時鄉人報夷舶因風出洋矣轉憶沈約有云胡桃挺自禁地爲胡羯奔逃之兆感而賦此 》 —— [ 明 ] 林熙春
- 《 讀邸報憤奴警紀事 》 —— [ 明 ] 林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