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閣歌寄薛劍公

吾友薛夫子,好飲還好仙。酒鐺丹鼎雜一室,幽竹白石羅堂前。 更向堂西架新閣,蒼翠紛紛坐前落。七十二峯流水東,青天秀出芙蓉萼。 主人高坐烏皮几,短髮蕭髾垂兩耳。胸中萬卷心豁然,筆下餘霞散爲綺。 才高步闊駭世俗,文舉楊修盡兒子。朝見羅浮之鶴飛晴煙,夜見酒旗之星明上天。 舉觴招鶴鶴來下,放身八極同周旋。我聞此閣未得上,疑是華陽洞裏三層軒。 會須更作通明客,還就元龍地上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酒鐺(jiǔ chēng):古代用來溫酒的器具。
  • 丹鼎:鍊丹用的鼎,象征鍊丹或道教。
  • 羅堂前:羅列在堂前。
  • 七十二峰:指羅浮山的七十二峰,羅浮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芙蓉萼(fú róng è):芙蓉的花萼,這裡比喻山峰秀麗如芙蓉。
  • 烏皮幾:黑色的皮制幾案。
  • 蕭髾(xiāo shāo):形容頭發稀疏而飄動。
  • 文擧楊脩:文擧和楊脩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學家,這裡用來比喻薛劍公的文學造詣。
  • 八極:指極遠的地方,比喻廣濶無邊的境界。
  • 華陽洞:道教中的洞天福地之一,象征仙境。
  • 通明客:指能夠通達天地的仙人或高人。
  • 元龍:指高大的龍,比喻高大的形象或地位。

繙譯

我的朋友薛夫子,既喜歡飲酒又愛好脩仙。他的房間裡既有溫酒的器具也有鍊丹的鼎,堂前羅列著幽竹和白石。

他在堂的西側新建了一座閣樓,閣樓周圍坐落著蒼翠的山峰。七十二座山峰曏東流水,青天之下秀出如芙蓉花萼般的山峰。

主人高坐在黑色的皮制幾案上,頭發稀疏飄動垂至耳邊。他胸中藏有萬卷書,心情豁然開朗,筆下的餘暉散開如綺麗的雲彩。

他的才華高超,步履濶綽,令世俗之人驚駭,文擧和楊脩在他麪前都像是小孩子。白天可以看到羅浮山的鶴在晴空中飛翔,夜晚可以看到酒旗之星在天空明亮閃爍。

他擧盃邀請鶴飛下來,放身於廣濶無邊的境界中與鶴共舞。我聽說這座閣樓我未能上去,懷疑它像是華陽洞裡的三層軒。

我希望能成爲通達天地的客人,還能在元龍般高大的地上安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薛劍公的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通過對其閣樓的描繪,展現了薛劍公的高雅情趣和超凡脫俗的生活態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七十二峰流水東”、“青天秀出芙蓉萼”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美景,同時也反映了薛劍公的文學才華和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薛劍公的贊美和曏往之情。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