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戊子五月將赴閩憲徵擢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九月驛至京師送季長弟之任山南宣慰照磨二首
間歲淮南送北征,今從燕北餞南行。
三年一會難爲別,萬里相思可奈情。
候館霜晴荒草白,官河風盡片帆輕。
高堂延佇斑衣切,安得聯翩奉壽觥。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戊子:指某年的戊子年。
- 閩憲:指福建的監察機構。
- 翰林待制:翰林院的待制官,負責起草詔令等。
- 國史院編修官:負責編纂國史的官員。
- 驛至:通過驛站到達。
- 京師:首都,此處指元大都(今北京)。
- 宣慰照磨:宣慰使的助手,負責文書工作。
- 間歲:隔年。
- 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區。
- 燕北:指燕地以北,即今北京一帶。
- 官河:官方管理的河道。
- 高堂:指父母。
- 延佇:長時間站立等待。
- 斑衣:指孝服,此處指思念父母。
- 壽觥:祝壽的酒杯。
翻譯
隔年淮南送你北征,如今在燕北爲你餞行南行。 三年一次的相聚難以分別,萬里之外的相思情何以堪。 候館中霜降後的晴天,荒草顯得格外蒼白,官河上風停了,片帆輕揚。 高堂上的父母長時間站立等待,怎能不聯翩舉杯祝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弟弟離別的深情和思念。詩中通過「三年一會難爲別」和「萬里相思可奈情」描繪了兄弟間深厚的情感和長距離分離的無奈。後兩句通過對候館和官河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淒涼而又輕快的氛圍,反映了作者內心的複雜情感。結尾提到高堂和斑衣,表達了對家中父母的思念和孝心,以及對未來團聚的美好期盼。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
周伯琦的其他作品
- 《 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十首 》 —— [ 元 ] 周伯琦
- 《 三月七日廷試進士讀卷作 》 —— [ 元 ] 周伯琦
- 《 紀行詩十首 十 其十 大口 》 —— [ 元 ] 周伯琦
- 《 驛途還至通州二首 其一 》 —— [ 元 ] 周伯琦
- 《 過鎗竿嶺二首 》 —— [ 元 ] 周伯琦
- 《 示兒宗仁還江右 》 —— [ 元 ] 周伯琦
- 《 送參議王君實之任燕南憲使 》 —— [ 元 ] 周伯琦
- 《 至正庚寅孟春代祀北嶽等神簡同使劉學士 》 —— [ 元 ] 周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