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戊子五月將赴閩憲徵擢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九月驛至京師送季長弟之任山南宣慰照磨二首
間歲淮南送北征,今從燕北餞南行。
三年一會難爲別,萬里相思可奈情。
候館霜晴荒草白,官河風盡片帆輕。
高堂延佇斑衣切,安得聯翩奉壽觥。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戊子:指某年的戊子年。
- 閩憲:指福建的監察機構。
- 翰林待制:翰林院的待制官,負責起草詔令等。
- 國史院編修官:負責編纂國史的官員。
- 驛至:通過驛站到達。
- 京師:首都,此處指元大都(今北京)。
- 宣慰照磨:宣慰使的助手,負責文書工作。
- 間歲:隔年。
- 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區。
- 燕北:指燕地以北,即今北京一帶。
- 官河:官方管理的河道。
- 高堂:指父母。
- 延佇:長時間站立等待。
- 斑衣:指孝服,此處指思念父母。
- 壽觥:祝壽的酒杯。
翻譯
隔年淮南送你北征,如今在燕北爲你餞行南行。 三年一次的相聚難以分別,萬里之外的相思情何以堪。 候館中霜降後的晴天,荒草顯得格外蒼白,官河上風停了,片帆輕揚。 高堂上的父母長時間站立等待,怎能不聯翩舉杯祝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弟弟離別的深情和思念。詩中通過「三年一會難爲別」和「萬里相思可奈情」描繪了兄弟間深厚的情感和長距離分離的無奈。後兩句通過對候館和官河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淒涼而又輕快的氛圍,反映了作者內心的複雜情感。結尾提到高堂和斑衣,表達了對家中父母的思念和孝心,以及對未來團聚的美好期盼。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
周伯琦的其他作品
- 《 除夕偶成 》 —— [ 元 ] 周伯琦
- 《 二月十九日承詔復兼經筵官是日進講咸寧殿面賜巵酒作 》 —— [ 元 ] 周伯琦
- 《 仲秋休沐日同崇文僚佐汎舟遊西山即事二首 》 —— [ 元 ] 周伯琦
- 《 是年五月扈從上京宮學紀事絕句二十首 》 —— [ 元 ] 周伯琦
- 《 十月廿八日己酉臺臣傳旨拜廣東僉憲賜四品服入覲謝恩作 》 —— [ 元 ] 周伯琦
- 《 初秋同楊國賢太監耀珠巴戩少監子貞監丞暨僚屬重汎湖遊西山 》 —— [ 元 ] 周伯琦
- 《 登馬跡山 》 —— [ 元 ] 周伯琦
- 《 明日慈仁宮進講畢欽承特命改授崇文監丞參檢校書籍事是日同僚邀復遊西山舉酒爲壽賦二首簡謝雅意 》 —— [ 元 ] 周伯琦
相关推荐
- 《 仲夏有感 》 —— [ 宋 ] 胡宿
- 《 仲夏瀛臺即景雜詠六首 其四 》 —— [ 清 ] 弘歷
- 《 仲夏周約齋大㕘顧慧巖少㕘見訪南屏山中薄晚雨霽掉舟西湖二首 其二 》 —— [ 明 ] 孫一元
- 《 夏五園亭對雨漫成六首 》 —— [ 宋 ] 俞德鄰
- 《 夏中雜興六首 》 —— [ 宋 ] 陸游
- 《 夏仲園荳盛熟每飯不徹戲示埈兒曰朝朝一味荳尔能偶乎埈兒謝不敏解目園中為余偶者四因成四絕 其四 》 —— [ 明 ] 林熙春
- 《 題承天寺竹軒 》 —— [ 宋 ] 賀鑄
- 《 庚戌仲夏予赴召北上石川張子餞於江滸同舟至金山別去頃復寄予以詩草草依韻附謝二首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