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白門葉廣生過登鱗山

· 張穆
山門環水對斜暉,有客迢遙慕翠微。 殘暑酷無侵石室,新秋涼已掠漁磯。 行歌青鳥疑相和,施食紅魚去復依。 愧有野情收不得,葛巾芒屨禮常違。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門:南京的別稱。
  • 鱗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迢遙:遙遠。
  • 翠微:山色青翠,這裏指山。
  • 殘暑:夏末的餘熱。
  • 石室:山中的石洞或石屋。
  • 漁磯:可供垂釣的岩石或石灘。
  • 行歌:邊走邊唱。
  • 青鳥:神話中傳遞消息的鳥,這裏可能指普通的鳥。
  • 施食:施捨食物。
  • 紅魚:紅色的魚,可能指觀賞魚或寺廟放生的魚。
  • 葛巾:用葛布製成的頭巾,古代平民的服飾。
  • 芒屨:草鞋。

翻譯

山門面對着環繞的水流和斜陽的餘暉,有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嚮往着那青翠的山色。夏末的餘熱並未侵擾到山中的石室,而新秋的涼意已經開始掠過可供垂釣的岩石。邊走邊唱,彷彿有鳥兒在和聲,施捨食物時,紅色的魚兒來去依依。我感到慚愧,因爲我無法抑制自己的野趣,常常違背了穿着葛巾和草鞋應有的禮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初秋時節,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在山中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山門、水流、斜暉、翠微等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涼意的氛圍。客人對山色的嚮往,以及他在山中的活動,如行歌、施食,都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野趣。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無法抑制的野趣的愧疚,以及對禮儀的違背,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