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棄地通夷:指放棄邊疆土地,與外族通好。
- 蓄異謀:暗中策劃不軌之事。
- 遼陽世將:指遼陽地區的世代將領。
- 薄封侯:封賞不厚,指對遼陽世將的封賞不夠。
- 長沙哭:指賈誼在長沙因憂國而哭泣,此処比喻作者自己對國家的憂慮。
- 曲突憂:曲突,曲折的菸囪,比喻隱晦的憂慮。
- 馬革未收邊士骨:馬革裹屍,指戰士戰死沙場,此処指邊疆戰士的屍骨未得到妥善処理。
- 藁街:古代長安的一條街道,此処指叛臣應被斬首示衆的地方。
- 矇塵事:指國家遭受外患,皇帝出逃。
- 鐃歌:古代軍中樂歌,此処指凱鏇之歌。
- 冕旒:皇帝的冠冕,代指皇帝。
繙譯
放棄邊疆土地與外族通好,暗中策劃不軌之事,遼陽的世代將領封賞不厚。 十年間我像賈誼一樣因憂國而哭泣,曾有一疏表達了我隱晦的憂慮。 邊疆戰士的屍骨未得到妥善処理,而叛臣的頭顱應在長安的藁街上被斬首示衆。 我這個鄕野之人錯誤地預料了國家遭受外患、皇帝出逃的事情,衹願聽到凱鏇之歌,曏皇帝的冠冕致敬。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國家邊疆安全的深切憂慮和對叛臣的強烈憤慨。詩中,“棄地通夷”與“蓄異謀”揭示了邊疆政策的失誤和潛在的危機,“遼陽世將薄封侯”則反映了封賞不公的問題。後兩句通過對“馬革未收邊士骨”和“藁街應斬叛臣頭”的對比,強調了戰士的犧牲與叛臣的罪行。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望,希望通過凱鏇之歌來慶祝國家的安甯與皇帝的威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