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史郎中應之還張秋

· 謝榛
一見遽言別,其如南北情。 君今何水部,吾豈謝宣城。 帆影樹中出,河流天際平。 誰無感懷賦,兩地共秋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遽(jù):匆忙,倉促。
  • 水部:指古代官名水部郎中。這裏借指史郎中。
  • 宣城:謝朓曾做過宣城太守,這裏作者以謝宣城自比。

翻譯

一見面就匆匆要說離別,這就如同南北兩地的離情別緒。 您現在是如「何水部」般的人物,我難道就比不上「謝宣城」嗎? 船帆的影子從樹中顯現出來,河流向天邊延展,與天際持平。 誰不會寫感懷的詩賦呢?兩地共同迴盪着秋天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贈別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與友人匆匆離別時的不捨之情。首聯直抒胸臆,「一見遽言別,其如南北情」,見面的匆忙與離別的不捨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離別之情的深沉。頷聯「君今何水部,吾豈謝宣城」,用歷史上的名人自比,既表達了對友人的讚美,也顯示出自己的自信與才華。頸聯「帆影樹中出,河流天際平」通過描寫帆影和河流,營造出一種開闊而又略帶憂傷的意境。尾聯「誰無感懷賦,兩地共秋聲」,則強調了離別之情感人至深,以至於讓人忍不住要寫感懷之詩,而秋聲也在兩地共同迴盪,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情感。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