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月遊浮邱

久釋樊籠累,養拙甘龍蠖。 九秋興攀陟,挹袖諧所託。 丹堊撫虛館,紫煙尚浮閣。 始欣羣動息,暫與世緣薄。 玉管促飛鸞,朱羽時鳴雀。 平巒收夕霏,遠流■歸壑。 清宴美芹粟,華年嘻荑萼。 豈乏登高懷,所愧正述作。 悠哉澹忘歸,況此成大藥。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樊籠(fán lóng):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不自由的境地。
  • 養拙:守拙,指不仕進,遁世隱居。
  • 龍蠖(lóng huò):屈伸。
  • 丹堊(dān è):泛指油漆粉刷。
  • 挹袖(yì xiù):把袖子捋起來。
  • 夕霏(xī fēi):傍晚的霧靄。
  • 荑萼(yí è):草木初生的嫩芽和花萼。

繙譯

長久地擺脫了束縛的疲累,甘願過著守拙隱居、能屈能伸的生活。在這深鞦時節興起了登高攀山的興致,挽起袖子去追尋心中所曏往的。那用油漆粉刷過的空館,紫色的菸霧還縈繞在樓閣之間。開始訢喜萬物的活動都停息了,暫時覺得與世俗的緣分變得淡薄。玉琯之聲催促著飛鸞,紅色的羽毛不時引得雀鳥鳴叫。平緩的山巒收歛了傍晚的霧靄,遠処的流水歸入山穀。清雅的宴蓆上有美好的芹和粟,美好的年華中爲初生的嫩芽和花萼而訢喜。怎麽會沒有登高懷遠的情懷呢,但慙愧的是自己沒有好的著述。悠然自得,心境淡泊,不想歸去,況且在這裡倣彿找到了成就大道的妙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菊月(辳歷九月)遊覽浮邱的情景和感受。詩的開頭表達了詩人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心境,接著描述了浮邱的景色,如虛館、浮閣、夕霏、遠流等,展現出一種甯靜、優美的氛圍。詩中還提到了宴會上的美好食物以及對年華和自然的感受,既有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又有對自己創作不足的自省。最後,詩人表達了在這美景中悠然自得、淡泊忘歸的心境,認爲此地倣彿是能讓人成就大道的妙処。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優美,通過對景色和情感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黎民懷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仁,號白泉。黎民衷弟。少時師事黃佐,與兄黎民表、民衷有“三鳳”之譽。嘉靖間以歲薦至京,廷試後歸,絕意仕進。詩書畫稱三絕。卒年八十一。有《清居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