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 童軒
梓人職繩墨,礱削器不居。 一朝搆棟宇,羣役環向之。 斧斤視規畫,刀鋸聞指揮。 逾時大廈成,名姓乃上書。 始知君相任,所職在無爲。 講求經國要,綜理元化機。 百工苟無曠,庶績乃鹹熙。 功成天下賀,周召與同歸。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梓人:古代指木工。
  • :掌管。
  • 繩墨:木工用來打直線的工具,比喻規矩或法度。
  • 礱(lóng)削:磨削。
  • 不居:不停留,指不停歇地工作。
  • 搆(gòu):建造。
  • 環向:圍繞。
  • 規畫:規劃,計劃。
  • 刀鋸:木工用的工具,比喻各種工具。
  • 指揮:指示,命令。
  • 逾時:過了一定的時間。
  • 上書:報告,記錄。
  • 君相:君主和宰相,指國家的最高領導者。
  • 無爲:道家的哲學思想,指順應自然,不強求。
  • 經國:治理國家。
  • 綜理:綜合管理。
  • 元化:自然的變化。
  • :關鍵,要點。
  • :如果。
  • 無曠:不荒廢,不疏忽。
  • 庶績:衆多的成就。
  • 鹹熙:都興盛,都繁榮。
  • 周召:周公和召公,古代賢臣。
  • 同歸:共同歸向,共同成就。

翻譯

木工掌管着繩墨,不停地磨削製作各種器具。一旦開始建造房屋,衆多工人圍繞着他。斧頭和鋸子聽從他的規劃和指揮。過了一定時間,大廈建成,他的名字被記錄在案。這才知道君主和宰相的職責,在於順應自然,不強求。他們討論治理國家的要領,綜合管理自然的變化。如果所有工匠都不疏忽,那麼衆多的成就都將興盛。功成之後,天下人都會祝賀,就像周公和召公一樣,共同成就偉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木工建造大廈的比喻,闡述了君主和宰相治理國家的理念。詩中強調了領導者應當順應自然,不強求,同時要精通治理國家的要領,綜合管理各種事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成就偉業。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政治的嚮往和對賢明領導者的讚美。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