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禺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湛若水:明代文人,此處爲其名字。
- 芝蘭: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事物。
- 藪(sǒu):聚集的地方。
- 無爲無不爲:道家哲學中的概念,意指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爲,卻能達到無所不爲的效果。
翻譯
在禺山除草時吟詠,以此示意同志們:
窗前的草我不去除,我唯恐自己落後。 不剷除惡草的根,芝蘭(美好之物)怎能茂盛? 芝蘭的香氣能通達天際,而草的污穢是蟲蛇聚集之地。 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爲,卻能達到無所不爲的效果,這自取的又是什麼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除草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於清除不良因素以促進美好事物發展的思考。詩中「芝蘭」與「草」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除惡務盡的重要性。末句「無爲無不爲」則是對道家哲學的引用,表達了在順應自然的同時,也要有所作爲,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於道德修養和社會治理的深刻見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候官黃孝子蘭坡 》 —— [ 明 ] 湛若水
- 《 遊羅浮肩輿上望黃龍洞寄懷龐弼唐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羅浮四詩 》 —— [ 明 ] 湛若水
- 《 宿借眠庵題壁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呂奉朝舍人來省北歸幹前程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太學生蔡羽歸洞庭山 》 —— [ 明 ] 湛若水
- 《 將往謁先師石翁墓舟中寫懷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楊郡博周君遷河陰掌教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