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渡錢塘江觀潮
揚帆過錢塘,秋潮正掀涌。
浪花蹴天飛,濤影壓雲涌。
初疑海窟沸,復訝地軸動。
雪山半空來,雷鼓六丁擁。
陽侯叱洪威,海若扇餘洶。
聲喧戰馬馳,勢怒老蛟聳。
雲夢敢言大,吳會詎敵勇。
錢弩竟虛發,越舟盡成恐。
快哉天下奇,異矣澤中孔。
斜陽一鏡平,飛鷗集如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揚帆:升起船帆。
- 蹴(cù):踢,這裏形容浪花高飛。
- 海窟:海中的深淵。
- 地軸:古代傳說中支撐地球的軸。
- 雪山:形容潮水如雪山般壯觀。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丁神,這裏指雷神。
- 陽侯:傳說中的水神。
- 海若:海神。
- 餘洶:洶涌的餘波。
- 雲夢:古代大澤名,這裏比喻潮水的廣闊。
- 吳會:吳地的會稽,這裏指潮水的力量。
- 錢弩:錢塘江的弩箭,傳說中用來射潮的。
- 越舟:越地的船隻。
- 澤中孔:水中的大洞,形容潮水的深邃。
翻譯
升起船帆經過錢塘江,秋天的潮水正洶涌澎湃。 浪花高飛彷彿踢向天空,波濤的影子壓過了雲涌。 起初懷疑海中的深淵沸騰了,又驚訝地軸在動搖。 潮水如雪山般從半空中涌來,雷神六丁圍繞着。 水神陽侯呵斥着洪水的威力,海神海若扇動着洶涌的餘波。 聲音喧鬧如同戰馬奔騰,氣勢憤怒如同老蛟聳立。 雲夢大澤哪敢自稱廣大,吳地的會稽怎能比得上這勇猛。 錢塘江的弩箭最終虛發,越地的船隻全都感到恐懼。 這真是天下的奇觀,水中的大洞也異常驚人。 斜陽下江面如鏡般平靜,飛翔的海鷗聚集如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錢塘江秋潮的壯觀景象,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將潮水的洶涌、聲音的喧鬧、氣勢的磅礴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中運用了神話傳說中的元素,如海窟、地軸、六丁、陽侯等,增強了詩的神祕感和想象力。最後,詩人以斜陽下平靜的江面和聚集的海鷗作爲結尾,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潮水的力量,又體現了自然的和諧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