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靜靜的深夜四周沒有相鄰,居住在荒野因爲家中清貧。
樹上黃葉在雨中紛紛飄零,猶如燈下白髮老人的命運。
自慚這樣長久地孤獨沉淪,辜負你頻繁地來把我慰問。
我們是詩友生來就有緣分,更何況你我兩家還是表親。
注釋
盧綸:作者表弟,與作者同屬“大曆十才子”。見宿:留下住宿。見:一作“訪”。
舊業:指家中的產業。
以:因爲。
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情誼。
蔡家親:也作“霍家親”。晉羊祜爲蔡邕外孫,這裏借指兩家是表親。
序
此詩是作者爲表弟盧綸到家拜訪有感而作。首句是寫作者悲涼的境遇:年老獨居荒野,近無四鄰,孤苦無依,生活貧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一聯寫景抒情,把一位窮愁潦倒的白頭老人的形象刻畫得很豐滿。後兩句寫對錶弟到來的感激,這是寫“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爲自己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處境不佳,又感到對不起親人,所以仍感辛酸慚愧。全詩語言樸實,語調低沉悲切,真實感人。
賞析
此詩前四句描寫靜夜裏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通過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着辛酸和悲哀。後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雲說這首詩“反正相生”。從章法上看,確是如此。此詩前半首和後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一於悲。後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字,就表現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着“喜”字,背後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使所要表現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效果。
比興兼用,也是這首詩重要的藝術手法。“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托氣氛,特別富有詩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是頗爲貼切的。樹葉在秋風中飄落,和人的風燭殘年正相類似,相似點在衰颯。這裏,樹作爲環境中的景物,起了氣氛烘托的作用,類似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出“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舉韋應物詩《淮上遇洛陽李主簿》、白居易詩《途中感秋》和司空曙此詩比較。其實,三詩之妙,不只是善於狀景物,而且還善於設喻。司空曙此詩頷聯之所以“爲優”,在於比韋應物、白居易詩多了雨景和昏燈這兩層意思,雖然這兩層並無“比”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悲涼的氣氛。王維《秋夜獨坐》:“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這兩句純屬白描,是賦體,並不兼比;不僅意境不同,手法亦自有別。馬戴《灞上秋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語雖近似司空曙,但手法也並不一樣,這裏只寫灞上秋居漂泊異鄉孤獨寂寞的情景,不曾以樹喻人,沒有比的意思。司空曙“雨中”、“燈下”兩句之妙,就在於運用了興而兼比的藝術手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外弟:表弟。
- 盧綸:唐代詩人,與司空曙是表兄弟關系。
- 司空曙:唐代詩人。
- 見宿:畱下住宿。
繙譯
寂靜的夜晚四周沒有鄰居,荒僻的居処舊日産業貧窮。雨中樹上的黃葉在飄落,燈光下是白發的老人。因爲我長久地獨自沉淪,羞愧你頻繁地來相見。一生自然是有緣分,何況又是蔡家的親慼。
賞析
這首詩是司空曙因表弟盧綸來訪住宿而作。首聯通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等描繪出一種淒涼冷落的環境氛圍;頷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用極其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把一位窮愁潦倒的老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悲哀與無奈。頸聯表達出詩人的自慙和對表弟的感激之情。尾聯強調兩人有緣分且是親慼關系,使詩歌的情感更加溫煖和親切。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詩人生活的窘迫和對親情的珍惜。

司空曙
司空曙,字文明,或作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大曆年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爲至交。性耿介,不幹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闢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詩風閒雅疏淡。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