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當初你離去時春潮漫平欄杆;如今秋蟬不鳴露水掛滿樹枝。
我永遠懷念當時那美好時節;今日重倚檻前不覺時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處像春天般遙遠;我在南陵嫌送信人來得太遲。
遠隔天涯我屢次占卜着美夢;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記。
注釋
淒涼的思緒。唐李賀《昌谷詩》:“鴻瓏數鈴響,羈臣發涼思。”
檻(jiàn):欄杆。
蟬休:蟬聲停止,指夜深。
永懷:即長想,長久思念。《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此節:此刻。
倚立:意謂今日重立檻前,時節已由春而秋。移時:歷時、經時。即時間流過,經歷一段時間。《後漢書·吳祐傳》:“祐越壇共小史雍丘、黃真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
北斗:即北斗星,因爲它屹立天極,衆星圍繞轉動,古人常用來比喻君主,這裏指皇帝駐居的京城長安。兼春:即兼年,兩年。
南陵:今安徽繁昌縣,唐時屬宣州。此指作者懷客之地。寓使:指傳書的使者。寓:寄,託。
占夢:占卜夢境,卜度夢的吉凶。《詩經·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鄭玄箋:“召之不問政事,但問占夢,不尚道德而信徵祥之甚。”數:屢次。
新知:新結交的知己。語本《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序
此詩是一首因時光流逝,對涼秋而懷舊的作品。流露作者盼望友人來信,卻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終竟懷疑對方已有新交,唯恐爲人所棄。詩人在涼秋中回憶友人離去的情景,寄託了無限的思念,也暗喻出自已難展抱負的愁懷。全詩用詞簡練,意蘊溫婉,清新淡雅,情深意長。
賞析
這是寫詩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聯寫愁思產生的環境。訪客已經離去,池水漲平了欄檻,知了停止噪鳴,清露掛滿樹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涼圖景!但是,詩句的勝處不光在於寫景真切,它還細緻地傳達出詩人心理感受的微妙變化。如“客去”與“波平檻”,本來是互不相關的兩件事而連在一起敘述,是大有道理的。大凡人在熱鬧之中,是不會去注意夜晚池塘漲水這類細節的。只有當客人告退、孤身獨坐時,纔會突然發現:喲,怎麼不知不覺間面前的水波已漲得這麼高了!同樣,鳴蟬與滴露也是生活裏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靜下來心緒無聊時,纔會覺察到現象的變化。所以,這聯寫景實際上反映了詩人由鬧至靜後的特殊心境,爲引起愁思作了鋪墊。
第二聯開始,詩人的筆觸由“涼”轉入“思”。詩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欄柱之間,他凝神長想,思潮起伏。讀者雖還不知道他想的什麼,但已經感染到那種愁思綿綿的悲涼情味。
詩篇後半進入所思的內容。頸聯兩句意思是:離開長安已有兩個年頭,滯留遠方未歸;而託去南陵傳信的使者,又遲遲不帶回期待的消息。處在這樣進退兩難的境地,無怪乎詩人要產生被棄置天涯、零丁無告的感覺,屢屢借夢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聯繫的對方有了新結識的朋友而不念舊交了。“涼思”一題,語意雙關:既指“思”由“涼”生,也意味着思緒悲涼。按照這樣的理解,“涼”和“思”又是通篇融貫爲一體的。
此詩抒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不像作者一般詩作那樣婉曲見意,但傾吐胸懷仍有宛轉含蓄之處,並非一瀉無餘。語言風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飾,也有別於李商隱一貫的精工典麗的作風,正適合於表現那種淒冷蕭瑟的情懷。語言風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細細吟來,一種悲思綿綿的悲涼情味隨之而生。大作家善於隨物賦形,不受一種固定風格的拘限,於此可見一斑。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檻(jiàn):欄杆。
繙譯
客人離去後水波與欄杆齊平,蟬兒停止鳴叫露水掛滿樹枝。長久懷唸在這個時節,倚靠佇立不知不覺已過了很長時間。北鬭星倣彿和春天一起遠去,身在南陵使者遲遲沒有到來。遠在天涯屢次佔蔔夢境,懷疑是有了新結識的朋友而將我忘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一系列場景和思緒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心中的落寞惆悵與疑慮不安。開篇寫景,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冷清的氛圍。接著寫詩人長時間地佇立懷想,躰現出那份深切的思唸。後麪提到與友人的距離遙遠和使者的遲緩,加深了內心的愁緒。結尾以佔夢來表現對友人是否遺忘自己的擔憂,細致入微地刻畫了詩人複襍的心理。全詩意境幽遠,情感深沉而真摯。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