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
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
答曰:其脈浮
問曰: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
陰陽大論雲: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
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爲病。
以傷寒爲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傷寒所致太陽,痙、溼、暍三種,宜應別論,以爲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
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切)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掰)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
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何謂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
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一雲絡)是也。
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
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陽明之爲病,胃家實也。
問曰
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爲欲愈。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醜上。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
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脈陰陽俱緊,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中風,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
厥陰病,欲解時,從醜至卯上。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
傷寒,陰陽易之爲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
燒裩散方
右取婦人中裩近隱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
夫以爲疾病至急,倉卒尋按,要者難得,故重集諸可與不可方治,比之三陰三陽篇中,此易見也。又時有不止是三陰三陽,出在諸可與不可中也。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澀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