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爾翻成樂,裙簮藉小舠。
逺林纔出寺,深栁欲蔵橋。
明月迎團扇,流波染素蕉。
偶来穿水曲,咫尺便為遥。
過橋三五次,門徑宛村莊。
曲水纒茅屋,深楊護粉牆。
雨烟荷葉浄,風露稻花香。
未可全無事,疏經也學忙。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嘗持一瓢浪遊鄂嶽間,人遂呼爲一瓢道人。道人化於澧州。澧之人,漸有得其蹤跡者,語予云:“道人少讀書不得志,棄去,走海上從軍。時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從小校得功,至裨將,後失律畏誅
李溫陵者,名載贄。少舉孝廉,以道遠,不再上公車,爲校官,徘徊郎署間。後爲姚安太守。公爲人中燠外冷,豐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過,士非參其神契者不與言。強力任性,不強其意之所不欲。爲守,法令清簡,不言
一月在寒鬆,兩山如晝朗。
欣然起成行,樹影寫石上。
獨立巉巖間,側耳聽泉響。
遠聽語猶微,近聽濤漸長。
忽然發大聲,天地皆蕭爽。
清韻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洞庭爲沅湘等九水之委,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然九水發,巴江之水亦發,九水方奔騰皓淼,以趨潯陽;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竭此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
靑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於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爲正也間也,吾知之,獨於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眞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比之含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初篁則較淡;温於玉,滑於紈;至寒
大江自三峽來,所遇無非石者,勢常結約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當之輒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數百里,皆不敢與之爭,而至此忽與石遇。水洶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鋒,而水與石始若相持而戰。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爲一溪雪。
明日過桃源縣,之綠蘿山下諸峰累累,極爲瘦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餘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餘,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爲泉齧,皆若
總以堂堂去,何容緩緩歸。
隔溪鶯對語,掠水燕雙飛。
野草香沾屐,修篁翠溼衣。
山花一樹好,遊女採來稀。
春在畫橋頭,殷紅照碧流。
幾回看去馬,一笑蕩輕舟。
夜月梨花夢,春風燕子愁。
願爲原上草,歲歲藉芳遊。
龍子拋殘豆,鵷雛厭故枝。
有官君尚棄,失路我何悲。
月下詩千首,花前酒一卮。
飄零終不恨,同氣足相知。
薤葉依稀印,香繩取次鬆。
睡眸猶少力,酒暈不銷濃。
髻就山爭出,眉成月又重。
若非形與影,未必肯相容。
覓寺休辭遠,逢僧不厭多。
一泓春水疾,十里柳風和。
香霧迷車騎,花枝耀綺羅。
半生塵士胃,滌浣賴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