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內篇·雜述第三十四 [] 劉知幾

在昔三墳、五典、春秋、檮杌,即上代帝王之書,中古諸侯之記。行諸歷代,以爲格言。其餘外傳,則神農嘗藥,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實著《山經》;《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語》載言,傳諸孔氏。是知偏記小說,

本草綱目·水部·煙膠 [] 李時珍

釋名 此乃薰消牛皮竈上及燒瓦窯上黑土也。 主治 牛皮血癬。用煙膠三錢、寒水石三錢、白礬三錢、花椒一錢半,共研爲末,臘豬油調搽。 消渴引飲。用瓦窯突上的幹煙膠半斤研末,加生薑四兩,共搗碎,裝入絹

本草綱目·草部·地黃 [] 李時珍

釋名 亦名(音戶)、芑(音起)、地髓。 氣味 (生地黃)甘、寒、無毒。(熟地黃)甘、微苦、微溫、無毒。 主治 吐血唾血,補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

本草綱目·菜部·蕺 [] 李時珍

釋名 蕺菜、魚腥草。 氣味 (葉)辛、微溫、有小毒。 主治 背瘡熱腫。用蕺菜搗汁塗,留孔以泄熱毒。 痔瘡腫痛。用魚腥草一把,煎湯薰洗。洗後,以魚腥草包敷患處。 疔瘡作痛。用魚腥草搗爛敷上

本草綱目·鱗部·鰻鱺魚 [] 李時珍

釋名 白鱔、蛇魚。幹者名風鰻。 氣味 (肉)甘、平、有毒。 主治 體內有蟲,多吐清水。用鰻鱺淡煮,飽食三、五次,即愈。 骨蒸勞瘦。鰻鱺二斤,治淨,加酒二碗煮熟,加鹽、醋吃下。 腸風下蟲。

黃帝內經 · 素問 · 六節藏象論 [] 無名氏

黃帝問曰:餘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應爲地,見註解)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爲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木部 · 櫱木 [] 無名氏

味苦寒。 主五藏,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創。一名檀桓。生山谷。 《名醫》曰:生漢中及永昌。 案《說文》雲:檗,黃木也,櫱木也,《司馬相如賦》有櫱;張揖雲:檗木可染者;顏師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獸部 · 麋脂 [] 無名氏

味辛溫。 主癰腫,惡創,死肌,寒風,溼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湊理。一名官脂。生山谷。 《名醫》曰:生南山及淮海邊,十月取。 案《說文》雲:麋,鹿屬,冬至解其角。漢書雲:劉向以爲麋之爲言迷也。

資治通鑑 · 卷二百三十三 · 唐紀四十九 [] 司馬光

起強圉閼八月,盡重光協洽,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 ◎貞元三年丁卯,公元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

書林和靖詩 [] 黃庭堅

歐陽文忠公極賞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詠梅》一聯雲:“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似勝前句。不知文忠何緣棄此而賞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惡止繫於人。 ——《

海上平寇記 [] 王慎中

守備汀漳俞君志輔,被服進趨,退然儒生也。瞻視在鞞芾之間,言若不能出口,溫慈款愨,望之知其有仁義之容。然而桴鼓鳴於側,矢石交乎前,疾雷飄風,迅急而倏忽,大之有勝敗之數,而小之有生死之形,士皆掉魂搖魄,前

唐才子傳 · 岑參 [] 辛文房

參,南陽人,文本之後。天寶三年趙嶽榜第二人及第。累官左補闕、起居郎,出爲嘉州刺史。杜鴻漸表置安西幕府,拜職方郎中,兼侍御史,辭罷。別業在杜陵山中。後終於蜀。 參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餘載,極徵行

剛說 [] 蘇軾

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所好夫剛者,非好其剛也,好其仁也。所惡夫佞也,非惡其佞也,惡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難,常以身試之,凡免我於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擠我於儉者,皆異時可

維摩詰所說經 · 佛國品第一 [] 鳩摩羅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衆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衆所知識,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爲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衆人不請,友而安之;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降

幼學瓊林·卷四·文事 [] 程登吉

多才之士,才儲八斗;博學之德,學富五車。《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志。《書經》載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書;《易經》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繫,故曰《周易》。二戴曾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