灔澦堆賦 [] 蘇軾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與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爲形,而因物以賦形,是故千變萬化而有必然之理。掀騰勃怒,萬夫不敢前兮,宛然聽命,惟聖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觀乎灔澦之崔嵬,然後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四節 [] 孟子

有爲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爲氓。” 文公與之處。 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蓆以爲食。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

管子形勢 [] 管仲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沉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九節 [] 孟子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節 [] 孟子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爲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