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
人間逄七月,大火向西流。
民事終嫌晚,天時始應秋。
三星低北戶,萬象拱南州。
箕尾同成緯,珠璣異綴旒。
金波分穆穆,銀漢與悠悠。
類燭輝瑤席,疑螢度玉樓。
色連朱閣迥,光動翠簾幽。
栗烈將催候,晶熒故眩眸。
氣隨霜露變,事逐歲年遒。
布帛堪爲褐,狐狸可制裘。
先時還有備,卒歲每無憂。
偶讀豳風作,端爲大業謀。
願陳忠厚意,萬一賁皇猷。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月流火:指農曆七月,火星(即心宿二)西行,天氣開始轉涼。
- 大火:指心宿二,古代稱爲大火星。
- 民事:指農事活動。
- 天時:自然界的時序變化。
- 三星:指參宿三星,即獵戶座腰帶上的三顆亮星。
- 萬象:指自然界的一切景象。
- 箕尾:指箕宿和尾宿,均爲二十八宿之一。
- 珠璣:珠寶,此處比喻星辰。
- 綴旒:裝飾旗幟的流蘇,此處比喻星辰排列。
- 金波:指月光。
- 穆穆:溫和恭敬的樣子。
- 銀漢:銀河。
- 悠悠:遙遠的樣子。
- 類燭:像蠟燭一樣。
- 瑤席:華美的席子。
- 疑螢:像螢火蟲一樣。
- 玉樓:華美的樓閣。
- 朱閣:紅色的樓閣。
- 迥:遠。
- 翠簾:綠色的簾子。
- 栗烈:寒冷。
- 催候:催促時節的到來。
- 晶熒:明亮閃爍。
- 眩眸:耀眼。
- 氣隨霜露變:氣候隨着霜露的變化而變化。
- 歲年遒:歲月流逝。
- 布帛:布和絲綢。
- 褐:粗布衣服。
- 狐狸:狐狸的皮毛。
- 裘:皮衣。
- 豳風:《詩經》中的一篇,反映古代農事生活。
- 大業:偉大的事業。
- 賁皇猷:光輝的計劃或策略。
翻譯
人間到了七月,大火星向西移動。農事活動終究覺得晚了一些,自然的時序開始預示着秋天的到來。三星低垂在北戶,萬象都向南州拱衛。箕宿和尾宿一同構成緯線,星辰如同珠寶,排列成旗幟的流蘇。月光溫和地灑在華美的席子上,銀河遙遠地延伸。像蠟燭一樣的光芒照亮了玉樓,像螢火蟲一樣的光點飛過翠簾。紅色樓閣的光影遙遠,綠色簾子下的光影幽深。寒冷的氣息催促着時節的到來,明亮的光芒依舊耀眼。氣候隨着霜露的變化而變化,歲月流逝,事情也隨之改變。布和絲綢可以做成粗布衣服,狐狸的皮毛可以製成皮衣。事先有所準備,整年都無憂慮。偶然讀到《詩經》中的《豳風》,爲了偉大的事業謀劃。希望表達忠誠厚道的意願,萬一能夠實現光輝的計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農曆七月天象與農事的變化,通過星象的描寫反映了季節的轉換和農事的緊迫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天文和農事知識,以及對自然景象的細膩觀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時,詩末表達了對農事的重視和對國家大業的深切關懷,體現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抱負。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是對自然景象的讚美,也是對農耕文明的頌歌。
淩云翰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慶元六年七月至儋耳問前守之政改元四年罷歸八月過封川謁譚史君乃前守也用賦二長韻呈似 》 —— [ 宋 ] 曾豐
- 《 初秋曉入龍井 》 —— [ 清 ] 張道
- 《 乙巳七月再遊西園二首 》 —— [ 明 ] 曹於汴
- 《 初秋雨後登小西天絕頂遠眺 》 —— [ 清 ] 張大璋
- 《 七月得廖子所書聞目疾復作感懷奉寄 》 —— [ 明 ] 劉崧
- 《 初秋獨遊張園五首 》 —— [ 明 ] 王世貞
- 《 早秋 》 —— [ 明 ] 區元晉
- 《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於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 》 —— [ 元 ] 牟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