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省中院壁

· 杜甫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迴違寸心。 袞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掖垣(yè yuán):宮牆。
  • 竹埤(zhú pí):竹籬。
  • :梧桐。
  • :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爲一尋。
  • 洞門:深邃的門戶。
  • (liù):屋檐的滴水處。
  • 遊絲:飄動的細絲,常指蜘蛛等昆蟲所吐的絲。
  • 鳴鳩:斑鳩的叫聲。
  • 乳燕:幼小的燕子。
  • 腐儒:迂腐的儒者,詩人自嘲。
  • 謬通籍:錯誤地被列入官籍,指自己不配擔任官職。
  • 退食:退朝進食,指下班。
  • 遲迴:徘徊不前。
  • 違寸心:違背自己的心意。
  • 袞職(gǔn zhí):指三公的職位。
  • 雙南金:指珍貴的南方產的銅,比喻有價值的東西。

翻譯

宮牆邊的竹籬和梧桐樹高達十尋,深邃的門戶對着屋檐滴水處,總是顯得陰暗。 白日裏,落花和飄動的細絲靜靜地落下,斑鳩的叫聲和幼小的燕子在春深的時節裏迴盪。 我這個迂腐的儒者,晚年錯誤地被列入官籍,下班後徘徊不前,違背了自己的心意。 在三公的職位上,我未曾有過一字之補,自比珍貴的雙南金,感到慚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宮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宮牆、竹籬、梧桐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落花遊絲白日靜」一句,以動襯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孤獨。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官職的無奈和自責,認爲自己雖居高位,卻無所作爲,感到愧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反思和對個人價值的追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