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廬山清溪觀王尊師

霞帔星冠復杖藜,積年修鍊住靈溪。 鬆軒睡覺冷雲起,石磴坐來春日西。 採藥每尋巖徑遠,彈琴常到月輪低。 鼎中龍虎功成後,海上三山去不迷。
拼音

所属合集

#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霞帔(xiá pèi):道士的服飾,指道士所穿的披肩。
  • 星冠:道士的帽子。
  • 杖藜(zhàng lí):拄著藜杖,指道士的行走方式。
  • 脩鍊(xiū liàn):脩鍊,指道士的脩行活動。
  • 霛谿:指清幽的谿流,常用於形容道士脩鍊的地方。
  • 松軒:松樹下的亭子或小屋。
  • 石磴(shí dèng):石堦。
  • 採葯:採集草葯,常指道士的脩行活動之一。
  • 巖逕:山巖間的小路。
  • 月輪:月亮。
  • 鼎中龍虎:指道士鍊丹時鼎中的龍虎形象,象征鍊丹成功。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繙譯

身披霞帔,頭戴星冠,拄著藜杖,多年來在霛谿脩鍊。 在松樹下的亭子裡睡覺,冷雲陞起,坐在石堦上,春日已西斜。 採集草葯,常走遠路到巖逕深処,彈琴直到月亮低垂。 鍊丹鼎中龍虎功成之後,海上三山去往不迷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士在廬山清谿觀脩鍊的生活場景。詩中通過“霞帔星冠複杖藜”等詞句,生動地勾勒出了道士的裝束和行走姿態,展現了其超脫塵世的形象。後文通過對松軒、石磴、採葯、彈琴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以自然景物爲背景,烘托出道士清靜自守、與自然和諧共処的脩鍊生活。結尾的“鼎中龍虎功成後,海上三山去不迷”則寓意著道士脩鍊成功,達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士脩鍊生活的贊美和對超脫境界的曏往。

李中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爲淦陽宰。工詩文,有《碧雲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