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律師院

粉壁通蓮徑,扁舟到不迷。 葦聲過枕上,湖色滿窗西。 但見修行苦,誰論夏臘低。 閒看種來樹,已覺與身齊。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粉壁:塗刷成白色的牆壁。
  • 扁舟:小船。
  • 葦聲:蘆葦叢中的聲音。
  • 夏臘:佛教語,指僧人出家的年數。夏指夏安居,臘指歲末。
  • 修行:指佛教徒依據教義去實踐。

翻譯

白色的牆壁通向蓮花小徑,乘着小船到達這裏不會迷失方向。 蘆葦叢中的聲音輕輕拂過枕邊,湖水的顏色充滿了窗戶的西側。 只看到修行之路的艱辛,誰還在乎出家年數的多少。 悠閒地看着種下的樹,已經感覺它們與自己的身高齊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僧院景象,通過「粉壁」、「扁舟」、「葦聲」、「湖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但見修行苦,誰論夏臘低」反映了修行之路的艱辛,強調了修行本身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資歷。最後兩句「閒看種來樹,已覺與身齊」則表達了時間的流逝與自然的成長,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心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寧靜安詳的生活態度。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