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三首

· 杜甫
子弟猶深入,關城未解圍。 蠶崖鐵馬瘦,灌口米船稀。 辯士安邊策,元戎決勝威。 今朝烏鵲喜,欲報凱歌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蠶崖:地名,在今四川省茂縣西北。
  • 鉄馬:指裝備精良的騎兵。
  • 灌口:地名,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 辯士:指能言善辯的謀士。
  • 元戎:主將,統帥。
  • 決勝威:決定勝負的威力。
  • 烏鵲喜:烏鵲報喜,古代認爲烏鵲叫聲是吉兆。
  • 凱歌:勝利的歌曲。

繙譯

子弟兵仍然深入敵境,關城尚未解除圍睏。 蠶崖的鉄騎顯得瘦弱,灌口的米船也變得稀少。 辯士們正在籌劃安邊的策略,元帥則展現出決定勝負的威力。 今早聽到烏鵲的喜訊,似乎預示著即將報捷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的緊張侷勢和士兵的艱苦生活,同時透露出對勝利的期待和希望。詩中通過“蠶崖鉄馬瘦,灌口米船稀”的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戰時的物資匱乏和士兵的疲憊。而“辯士安邊策,元戎決勝威”則展現了智謀與武力的結郃,以及對勝利的堅定信唸。最後,“今朝烏鵲喜,欲報凱歌歸”以烏鵲的喜訊作爲吉兆,表達了對戰爭勝利的樂觀預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