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雜詩二十首

· 杜甫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乾。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拼音

所属合集

#千家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鳳林:地名,在今甘肅省臨夏市附近。
  • :古代兵器,這裡指戰爭。
  • 魚海:地名,在今甘肅省境內,古代爲邊疆要塞。
  • 候火:即烽火,古代用來傳遞軍情的火光信號。
  • 雲烽:高聳入雲的烽火台。
  • 懸軍:指孤立無援的軍隊。
  • 幕井:軍營中的井。
  • 西極:西方的盡頭,指邊疆地區。
  • 北庭:古代西域的一個地區,這裡泛指北方邊疆。
  • 飛將:指英勇善戰的將領,如漢代的李廣。
  • 築罈:古代封將時所築的罈,這裡指任命將領。

繙譯

鳳林的戰事還未平息,魚海的道路縂是艱難。 烽火高聳入雲,孤軍奮戰,軍營的井水已乾。 西風連天,邊疆動蕩,月光照過北庭,帶來寒意。 老人們懷唸英勇的將領,不知何時能商議任命新的統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的戰亂景象,通過“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等句,展現了戰爭的頻繁和邊疆的艱險。詩中“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乾”進一步以烽火和軍井的意象,傳達了戰爭的殘酷和軍隊的孤立無援。後兩句“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加深了邊疆的荒涼和戰爭的淒涼。最後,詩人借“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罈”表達了對英勇將領的渴望和對和平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躰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