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懷彰憲侯

· 黎崱
久廢登臨不賦詩,卻來重看菊花枝。 猶思馬上西門哭,不記螯邊左手持。 雙鬢豈堪頻換色,一樽當及未衰時。 紛紛蜂蝶知春事,明月秋風好付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九:即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 彰憲侯: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尊敬的人。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
  • 菊花枝:指菊花,重陽節有賞菊的習俗。
  • 馬上西門哭:可能指詩人在某個西門外的馬背上哭泣的往事。
  • 螯邊左手持:螯,螃蟹的第一對腳,形狀像鉗子。這裏可能指詩人曾經左手持蟹螯的情景。
  • 一樽:一杯酒。
  • 未衰時:指還未衰老的時候。
  • 蜂蝶:蜜蜂和蝴蝶,常用來象徵春天。
  • 付誰:交給誰,這裏指春光的美好將留給誰去享受。

翻譯

久未出遊也未再賦詩,今日卻來再次觀賞菊花。 心中仍思念着曾在馬背上於西門外哭泣的往事,卻不記得曾經左手持蟹螯的情景。 雙鬢怎能頻繁變換顏色,一杯酒應當在還未衰老時及時享受。 蜜蜂和蝴蝶們都知道春天的美好,但明月和秋風的美好又將留給誰去享受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重陽賞菊的習俗,引出了對過去悲傷和歡樂記憶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憂慮。末句以春天的蜂蝶和秋天的明月秋風作比,暗示了美好時光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表達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黎崱

元安南國人,字景高,號東山。世居愛州。九歲試童科,爲侍郎,佐淨海軍節度使陳鍵幕。從鍵降元。官至僉歸化路宣撫司事。有《安南志略》。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