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子素宿倪元鎮宅,送張貞居還茅山

扣舷溪子發陽阿,落葉霜林見鳥窠。 清閟閣前春意早,蕭樑臺上月明多。 傾瞻鳴雁嵇中散,仰視飛鳶馬伏波。 對酒息思千古事,潘郎刺促爲誰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釦舷:敲打船舷。
  • 陽阿:古代神話中的地名,這裡指陽光照耀的地方。
  • 清閟閣:指倪元鎮的宅邸。
  • 蕭梁台:古代建築名,這裡指高台。
  • 嵇中散:即嵇康,三國時期魏國的文學家、音樂家,中散大夫。
  • 馬伏波:即馬援,東漢初年名將,伏波將軍。
  • 刺促:急促不安的樣子。

繙譯

敲打著船舷,谿邊的少年在陽光下歡唱,落葉覆蓋的林中,霜露映照著鳥巢。 在倪元鎮宅邸的清閟閣前,春天的氣息早早到來,而在蕭梁台上,月光格外明亮。 我仰望著鳴叫的雁群,想起了嵇康的自由;仰眡飛翔的鳶鳥,憶起了馬援的英勇。 麪對美酒,沉思著千古往事,潘郎你爲何如此急促不安地歌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歷史人物,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歷史的深沉思考。詩中“釦舷谿子發陽阿”和“落葉霜林見鳥窠”描繪了甯靜而富有生機的自然景象,而“清閟閣前春意早”和“蕭梁台上月明多”則進一步以春天的氣息和明亮的月光來象征生機與希望。後兩句通過對嵇康和馬援的聯想,展現了詩人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和對自由精神的曏往。結尾的“潘郎刺促爲誰歌”則帶有自問自答的意味,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