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張十八校書

芸閣爲郎一命初,桐州寄傲十年餘。 魂隨逝水歸何處,名在新詩衆不如。 蹉跎江浦生華髮,牢落寒原會素車。 更憶八行前日到,含悽爲報秣陵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芸閣:古代指祕書省,也用來指代在祕書省任職的官員。
  • :古代官職名,這裏指官員。
  • 桐州: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作者曾經居住或任職的地方。
  • 寄傲:寄託高傲的情志,指隱居或不問世事。
  • 逝水:比喻流逝的時光或生命。
  • 名在新詩:指張十八校書的名聲因其新詩而顯赫。
  • 蹉跎:虛度光陰,無所作爲。
  • 江浦:江邊。
  • 華髮:白髮,指年老。
  • 牢落:孤寂無依。
  • 寒原:寒冷的原野,這裏可能指張十八校書去世的地方。
  • 素車:古代用於喪事的車,這裏指送葬的車。
  • 八行:指書信,古代書信多爲八行。
  • 含悽:含着悲傷。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翻譯

權德輿在祕書省初任官職,之後在桐州隱居十年有餘。 他的靈魂隨着流逝的時光不知歸向何方,但他的名聲卻因新詩而廣爲人知。 歲月蹉跎,江邊的我已生白髮,孤寂無依地在寒冷的原野上送別他。 更讓我想起前日收到的書信,含着悲傷爲他報喪於秣陵。

賞析

這首詩是權德輿爲悼念張十八校書而作。詩中,權德輿回憶了自己與張十八校書的交往,表達了對逝者的深切懷念和對自己年華老去的感慨。詩中「魂隨逝水歸何處」一句,既表達了對逝者靈魂歸宿的關切,也暗含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唐代文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命短暫的哀思。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